2016年12月25日 星期日

心驛耕新的教會

經文:使徒行傳十:1~33
前言
 幾個月前,一位記者抵達教會,看不見同工的蹤影,禮拜堂的門敞開著,就很自然的走進來,坐在裡面安靜了一會兒,她形容著,這樣一間教會位處在社區裡,絲毫沒有與社區的隔閡,讓人都沒有察覺到原來有圍牆的存在。閱讀著這篇報導,讓我們有著許多反省,隨著教會不斷強調著要「無牆化」時,真正的問題不在於有形的圍牆,而是在於人心裡所築出來的象牙塔不是嗎?

PAGE 1 上帝挑戰著彼得跨出教會既定的藩籬
 上帝帶領著教會不斷向外拓展,這樣的宣教行動對於「教會」來說,自然會遇到一個又一個不同的衝擊。彼得在約帕的皮革匠住了一段時間之後,路加帶我們把鏡頭轉向到凱撒利亞的哥尼流身上,他是義大利營的百夫長,全家都十分敬畏上帝,並且常常賙濟百姓。有一天,他在異象中清楚看見上帝的使者說話,要他派人前往約帕,請一位稱為彼得的西門來。接收到這個指示以後,哥尼流立即派人往約帕去,交代給他們所需要執行的一切任務。

 隔天,當彼得在房頂禱告的時候,忽然間也有個異象臨到他,看見天開了,有一塊好像大布的東西降下,四角吊著縋在地上,裡面有地上各樣四腳的走獸、爬蟲和天上的飛鳥。又有個聲音對他說:「彼得,起來!宰了吃!」這對彼得來說是個相當為難的要求,畢竟按著猶太人的律法,汙俗和不潔淨的東西,他們是不能夠吃的。處在兩難之中,彼得選擇依照著過往的信仰傳統來回應:「主啊!絕對不可!凡汙俗和不潔淨的東西,我從來都沒有吃過。」

 上帝這個不按牌理出牌的指示讓彼得感到萬分的疑惑,第二次有聲音對他說:「上帝所潔淨的,你不可當作汙俗的。」彼得對上帝聲音的不順服,其實是對律法的順服,然而上帝卻一直告訴他,停止以自己既有的框架來思考,一連三次之後,那東西就被收回到天上去了。對彼得來說,這個異象實在太過模糊不清,到底上帝要告訴他什麼呢?正當此時,哥尼流所派來的人已經站在門外喊著彼得的名字,彼得還在思考那異象的時候,聖靈又對他說:「有三個人來找你。起來,下去,跟他們同去,不要疑惑,因為是我差他們來的。」

PAGE 2 在今天,上帝也挑戰著教會跨出既定的藩籬
 整體社會對教會與基督徒的普遍印象,就是一群在禮拜天去做禮拜的人,聖誕節會唱「哈利路亞」、報佳音等等,平常的時候可能會舉辦一些活動,關懷小孩子、老人之類的。而真的在教會裡的人,也漸漸習慣於一種信仰模式,按時上教會,固定或偶一為之的奉獻,如果教會有什麼事就出來幫幫忙,既不會也不應該有什麼太特別的事情發生,畢竟我們的時間有限,倘若教會的事情太多,影響到我們的生活豈不是本末倒置了嗎?

 過去,基督徒相對來說所接受的教育較高,因而使得教會站在了社會的前端,領導著教會前進,豐富的創造力切合著每一個時代的需要,為台灣帶來深遠的影響。然而隨著時代往前進,大家的生活條件改善之後,所注重的焦點愈來愈從公共內縮到私人身上,教會也愈來愈內聚,只關心每個禮拜參與聚會的人數增減情形,維護好不容易建造起來的硬體空間,那原先應該屬於公共財的精神逐漸失去。教會一邊築著愈來愈高的藩籬,卻一邊高喊著要傳福音,走入人群,信仰進入一種深層的矛盾,轉不出任何新的契機。

 好消息是,上帝始終沒有停止他的行動,依舊在各個不同的教會裡推動著大家跨出藩籬,只不過太多時候,我們選擇閉眼不看、掩耳不聽,或者大聲的回應說,那些超越過我們想像的信仰行動,不是我們應該要做的。失去夢想的教會,不再有辦法向人的生命說話,信仰宛如例行公事的基督徒,不再具備使命與熱情,上帝的異象,離我們愈來愈遙遠,教會與社會的關係,就好似兩條平行線一般,沒有任何的交集。

PAGE 3 上帝差遣彼得成為跨越的使者
 三個人見了彼得,告知來意,這讓彼得感到十分驚奇,對他而言是模糊的異象,卻對於那位未曾謀面的外邦人是何等的清晰,即便他完全無法透徹上帝的心意,依舊是踏上了這趟未知的旅程。隨著彼得進入凱撒利亞,那位敬虔的外邦人哥尼流早已預備妥當,邀集親朋好友在等候著彼得的到來。一到哥尼流的家,彼得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哥尼流非但待他如上賓,更俯伏在他腳前拜他,彼得趕緊拉哥尼流起來,說:「你起來,我自己也不過是人。」

 他們一邊談話著,一邊走了進去, 看著眾人,就對他們說:「你們知道,猶太人和別國的人結交來往本是不合規矩的,但上帝已經指示我,無論什麼人都不可看作汙俗或不潔淨的,所以,我一被邀請,沒有推辭就來了。現在請問,你們為什麼叫我來呢?」於是哥尼流便從四天前,他如何在禱告中領受異象,上帝的使者要他派人前往約帕找一位叫做彼得的人過來,所以才立刻派人去邀請。現在,哥尼流告訴彼得,你來了真好,我們都在上帝面前,要聽主吩咐你的一切話。

 彼得這才明瞭,上帝的行動是何等的神奇,不僅是在猶太人,在外邦人中間,他都一樣放下了恩典。教會需要時時覺察上帝的行動,不住的心意更新而變化,彼得率先成為跨越邊界的使者,見證著上帝一直打破各種框架,讓福音的信息傳至不同的族群、不同的世界,那起先看起來為平行線的猶太人與外邦人,開始有了交集,有了新的盼望。

PAGE 4 我們已被差遣成為跨越的使者
 心意更新而變化,是教會需要不住學習的功課,今年的聖誕節,上帝同樣將「心驛耕新」的功課放在我們身上,教會的空間,需要突破過往的框架與想像,進而有新的想像,推動教會往新的異象前進。二十年前在大家都沒有意識下,一顆單純的心讓我們將隔壁老高醫師的房舍買下,沒有想到經過二十年後,我們能夠展開新的創意,讓更多的人們走入教會,一起寫屬於整個鎮的故事。這棟老房舍首次對外開放佈展,我們首次在鎮上舉辦大規模的音樂會,也首次在老屋內舉辦小型演唱會,每一步,都是新的里程碑,是上帝帶領著我們突破藩籬,讓不可能化為可能。

 「開放」與「活化」是今日教會在面對宣教課題上最重要的課題,教會空間如何完全向社區開放,非僅止於一種條件交換式的開放;教會的宣教事工如何在社區裡活化,是能夠發酵,而非好像曇花一現的煙火式活動而已。教會需要喚起大家對夢想的熱情,隨著愈來愈多社區的夥伴進入老屋展場時,大家宛如走了一趟時光隧道,看見過去與現在的痕跡,紛紛問著:「這裡的未來會怎麼樣呢?」我們只能夠回答著,有你、有我的投入與參與,未來就在不遠之處,當老照片、展板被布置起來了,我們發現原來它可以是個展場;當小型演唱會被舉辦了,我們發現它可以是個很棒的藝文創作空間,文化教育的扎根,隨著教會走向外的宣教,慢慢的讓周遭動起來了。

 一位藝術工作者來訪,給予教會佈展非常正面的評價,但他更分享著自己在各地參與老屋的經驗,提起不同地區老屋的悲歌,就是過度向利益靠攏,到最後失去在地的連結,只剩下觀光客會去看。這是個很重要的提醒,對教會來說,不能夠失去的就是宣教的初衷,也因著教會是個公共財,我們需要走進社區,積極的與社區走在一起。教會與社區,有時看起來很像是兩條平行線,各關心各的,然而上帝一直挑戰著我們,勇敢地跨出去,讓平行線有交集的機會,在那裡,我們會看見神蹟,見證上帝的大能。

結論
 心,需要找到個能夠扎根的驛站,持續不斷的在此耕耘著,才能夠不斷看見新意。上帝邀請著教會不住心意更新而變化,讓每個漂泊軟弱的心,在教會找到個安歇之地,也透過教會所行出來的見證,讓許許多多的新鮮事,持續在我們周遭發酵著。宣教,正是一段不住向外拓展、突破藩籬的經驗,因著上帝所行的每個行動,讓我們得以經驗到福音的大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