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使徒行傳五:17~42
前言
下週即將前往北美擔任神學講座的講員,主辦單位特別說明講座主題的用意,因著在所謂的「後現代」,教會所傳講的信息好像愈來愈跟不上時代,或者受到世界各樣的學說帶來嚴峻的挑戰,才希望透過幾個講員的分享一起尋找出路,我們作為台灣教會的代表,他們期待著透過新港教會近年宣教的經驗,能夠得到新的學習與反省。大家或許會覺得好奇,我們的教會不是一間大型教會,到底有什麼特色可以成為學習的類型呢?隨著再次閱讀教會的轉變,用一句話來統整的話:「我們的教會是一間在上帝帶領之下不斷打破限制的教會。」
PAGE 1 因著使徒的宣教行動,宗教領袖們感覺到自我價值受到了威脅
因著使徒們的宣教行動,教會聚集的人潮愈來愈多,這讓以大祭司為首的宗教領袖們備感威脅,他們料想不到,除去耶穌以後,竟然還會有接棒的人傳講關於耶穌基督的信息,而且一個接一個層出不窮,讓他們不知該如何應對。唯一能夠想到的方法,就是故技重施,把使徒們再次扣押起來,關在拘留所內,然而,夜裡有主的使者為他們打開監門,告訴他們說:「你們去,站在聖殿裡,把這生命一切話講給百姓聽。」於是,使徒們就在天將亮的時候進到聖殿裡教導眾人。這件事,企圖要陷害使徒的宗教領袖們都還沒有發現呢!
一大早,他們正預備要審訊著使徒,才驚訝的發現到,他們所收押的使徒,在警衛層層把關之下,居然站在聖殿裡教導百姓,這下可好了,那麼多的百姓們擁戴著使徒,民心到底向著哪邊是顯而易見的,即便是擁有權力的一方,隨意輕舉妄動將會有反效果,肯定會讓聲勢已然一落千丈的宗教領袖們為眾人所拋棄。因此,他們只能夠客客氣氣的去「請」使徒們過來,一入議會,大祭司連番指責著使徒,不是已經嚴厲禁止你們,不可奉這名教導人了嗎?彼得和使徒們卻回答著:「我們必須順從上帝,勝於順從人。你們掛在木頭上殺害的耶穌,上帝已經使他們復活了,我們就是這些事情的見證人!」
衝突愈堆疊愈高峰,議會的人聽了十分惱怒,恨不得立即將使徒們除去,但,真的有什麼明確的罪名能夠判他們死刑嗎?現在一大群的百姓們都等著看,到底你們想要做些什麼不公不義的事情,一旦隨意動手,那反擊的力量將不是任何人有辦法承受的。對於這群宗教領袖來說,他們確實處在非常大的內在衝突裡,始終猜不透,明明都是在傳講信仰的道理,為什麼大家往另一邊靠攏,祭司、長老的職份,在人們的眼中看似一點都不重要了,可是這不是我們的祖宗上帝藉著律法書所建立起來的嗎?
PAGE 2 在今天,我們的自我價值也因著宣教行動而受到了威脅
我們的信仰,同樣是透過各種「傳統」建立起來的,傳統本身是中性的,可是一旦失去初心,失去為什麼要遵行傳統的認識,傳統就成為包袱,阻礙真實的信仰實踐,每當上帝的行動介入之際,就勢必會強力挑戰著我們建立許久的自我價值。我們有什麼樣的傳統呢?很多人對信仰的理解就是相信上帝會有平安跟喜樂,只要認真事奉祂,就會得到滿滿的祝福;還有更多人強調著,只要讀新約的上帝就好,因為那充滿著慈愛,舊約裡刑罰人的上帝、審判的上帝,與我們實在太遙遠,更不是我們想要的!隨著人愈來愈把信仰推向滿足自身的慾望,教會愈來愈成為一個大怪物,致使很多人覺得教會的人都好像活在象牙塔裡,不知人間疾苦,也與社會脫節。
隨著一個又一個的颱風侵襲台灣,愈來愈多的地方遭受災害,幾乎是一個地方都還來不及搶修完成,下一個災害又隨之出現,雖是如此,我們卻看見非常多民間團體願意捲起袖子來投入這些災區,在以往,教會幾乎是第一時間衝到現場,開始籌畫整個救災行動,然而今天狀況已然改變了,非常多不同專業的團體紛紛投入以後,教會的角色又該做出什麼轉變呢?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有別人來搶自己的發言權,搶自己的生意,那都是因著他人的行動挑戰著我們的自我價值,我們已經習慣於這些事情應該是屬於教會的,現在出現了其他群體,人並不容易意識到,這同樣是上帝預備的宣教行動,我們需要以開放的心去對話與接納。
同樣的場景,也出現在幾年前的學運裡,眼見著年輕人帶著熱情投入改變社會的運動,教會負責決策權的中堅分子,轉眼被後浪往前推,第一時間的反應並非肯定與陪伴年輕人成長,反倒是爭搶著主導權,在不知不覺中,我們竟把許多有信仰熱忱的人推離教會,主因仍舊是,上帝的宣教行動挑戰著我們的自我價值,我們沒有意識到,無論在什麼時間點,自己都仍舊是軟弱,需要上帝的僕人,相反的,愈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就愈是沒有辦法被上帝調整,甚至到最後想盡辦法要打壓那些實踐信仰的人,細想,如果在初代教會的時代,我們是大祭司等宗教領袖的話,會做出不同的選擇嗎?
PAGE 3 上帝透過各樣的人物推動著宣教
就在群情激憤的議場上,許多人迫不及待的想除去使徒們,但就在這個時刻,一個法利賽人忽然間站了起來,他名叫做迦瑪列,頗受到百姓的敬重,這樣一個律法教師的前輩要說話,大家自然是安靜下來,要聽看看他有什麼好的建議。迦瑪列吩咐人把使徒暫且帶到外面去以後,開始向眾人提醒著,面對這些叛亂分子,必須要好好謹慎處理,起初有個叫做杜達的人,一開始好像煞有其事,吸引了四百人跟從他,當他被殺以後,這些人全都散了;後來又有加利利的猶大出現,也是一樣,隨著他滅亡以後,跟從的人也全都四散,因此,我勸大家不要管這些人,就任憑他們吧!他們所謀所為若是出於人,必要敗壞;若是出於上帝,你們就不能敗壞他們,恐怕你們倒是攻擊上帝了。
這一番話,確實打動了議會裡的人,畢竟在這個敏感時機,要找到個好理由除去這些使徒實在不那麼簡單,一不小心弄巧成拙,這把火反而會燒到自己,倒不如冷處理,就讓他們自取其亡,最後獲勝的肯定還是我們。迦瑪列確實是個有經驗與智慧的老師,即便有著政治盤算,他都仍舊盡可能留空間讓上帝去決定,然而他沒有料想到的,上帝確實站在使徒這一邊,通過使徒們,上帝推動著各樣的宣教行動,而迦瑪列的這番言論,不僅拯救使徒們的性命,更成為宣教的一股助力。
最後,議會裡的宗教領袖,只是責打了使徒,再次吩咐他們不可奉耶穌的名講道,就把他們釋放了。使徒們歡歡喜喜的離開議會,為福音的緣故承受這一點點的逼迫,對他們來說實在算不得些什麼,反倒更讓他們認識到上帝的護佑,於是他們的宣教行動更加積極,無論是在聖殿,或是在家裡,都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傳講信息的機會,不住地教導眾人,耶穌是基督的福音。
PAGE 4 我們承接著推動宣教工作的使命
隨著靈修會館修建計畫繼續往前走,很多人聽見我們的故事後,頭一個問題都是:「建築師是教會的人嗎?」聽見答案是否定的以後,關心的聲音總是不絕於耳,到底他為什麼願意這麼做?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對話以後,我們找到了答案:因為實踐信仰。這份信仰來自於對土地的熱情,以及對歷史的看見,站在一個局外人的角度,他對教會發出了真實的聲音,更在不知不覺中,推動著教會踏出宣教的腳步。當然,這與我們的想像截然不同,教會很容易侷限在傳福音只是帶人進教會的框架裡,忽略了要不住成為見證的重要性。
就如同我們只關心著自己的小孩有沒有來教會,卻從來沒有注意過,自己的信仰生活是否留下了什麼樣的見證給他們,無怪乎會邁向自然流失的結局。從年底開始,教會確定委託建築師團隊進行靈修會館的調查研究,透過他一次次的講解說明之後,我們開始慢慢了解整個歷史建築修復的流程,在整個調查研究計畫中,有一大部分將會是未來的再利用計畫,這不是建築師有辦法替我們決定的,而是需要教會的每一個人共同尋找出未來的異象,到底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空間?到底靈修會館能夠帶給這個社區什麼?也就是說,半年內我們就得凝聚出教會未來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以後的走向。
我們需要打破過往對教會、對團契的想像,上帝宣教的行動已經催促著我們跨出原先的框架,從以往教會就是屬於固定的一群人,團契就是給會長做決定,到今天,教會是屬於整個社區的,而團契則是屬於每一個人的,每一個人都需要對他人負責,成為下一代弟兄姊妹的見證。千萬不要以做「事情」的態度看待自己的信仰,上帝把一個重要的使命放在每個人的生命中,那就是「成為見證」,在成為見證的過程,我們能夠不斷打破原有的限制,看見上帝到底在我們中間做了什麼,讓我們的生命愈活出恩典的美善。
結論
使徒與宗教領袖們的衝突,凸顯每個人都有對上帝認識的限制,宗教領袖們自然對信仰有一固定的理解,然而上帝藉使徒的行動打破既有的框架,做見證的行動取代口頭傳講的信仰傳統,站在每一個關鍵的時間點,生活中的每個事件都是上帝行動的記號,帶領著我們打破限制,看見恩典,讓教會充滿著更大的豐富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