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使徒行傳十八:18~28
前言
因著過往錯誤的教育政策,台灣滿街都是高知識份子,但大家卻感覺起來是書讀得很多,能夠用出來的極為有限。堆疊了大量的知識,缺乏使用的能力,也缺乏觀察處境的能力,導致我們整體社會並沒有辦法跟著進步。在教會裡,學術與實務的鴻溝,同樣需要有人能夠去扮演稱職的橋樑,好叫整個神學訓練能夠跟上時代的需要,否則,教會仍舊會是原地踏步,甚至被整個社會所拋棄。
PAGE 1 傳道者亞波羅所接受的神學訓練仍不夠完整
保羅的宣教工作一直以來都不會停留在單一地區,在哥林多一段時間以後,他就辭別了弟兄,坐船到敘利亞去,同時間他也帶著百基拉和亞居拉同行,最後腳步停在以弗所。待在以弗所的日子,保羅將百基拉和亞居拉留著,自己進入會堂和猶太人辯論,眾人才想要他能夠多留些日子,他卻拒絕了這項提議,辭別他們說:「上帝若許可,我還要回到你們這裡來。」於是,他又繼續重回先前所服事的地區,再次堅固那些地方的信徒。
後來有一位優秀的傳道者來到到以弗所,他的名字叫做亞波羅,是個生在亞歷山大的猶太人。亞波羅的特質非常明顯,接受過良好的教育,不但滿有知識,更有極佳的修辭技巧,這讓他在演說方面的表現相當出色,讓每一個聽道者都能夠清楚的認識聖經。亞波羅具備了一個好傳道人的各種條件,接受高品質的神學訓練,內心也十分火熱,能夠精確的講論和教導耶穌的事,對教會來說,他著實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假以時日,必定能夠成就一番大事。
然而,亞波羅卻有個大問題,那就是縱然他具備許多好的特質,但缺乏了最重要的那一項:對聖靈更全備的認識。亞波羅知道如何教導關於約翰的洗禮,以及有關耶穌的彌賽亞身份,但他對聖靈在此世代的工作卻是全然陌生。所接受的神學訓練不完整,與他否是個守舊的人倒沒有很大的關聯性,而是因其生長背景是一個散居的猶太人,故沒有機會認識聖靈在教會裡如何工作的故事,欠缺的部分,自然就需要教會的弟兄姊妹來補足了。
PAGE 2 在今天,傳道者所接受的神學訓練也仍不夠完整
今年受託擔任中會的傳道部長及神學院的董事,能夠有機會參與在培育傳道師及思考神學教育未來的走向,開始慢慢察覺到一些這世代的困境。不可否認的,隨著台灣社會知識水平的提升,神學生都可以說是高知識份子,老師也都是國外出名神學院畢業的博士,神學院所提供的學習環境,跟過往已經有了相當顯著的進步,今日的傳道人,接受到的神學訓練可以說是十分完整。然而,近年來卻驚訝地聽見一個又一個剛畢業的傳道人在教會所製造的麻煩,令人不得不去問,究竟整個神學訓練的過程出了什麼問題?
教會同樣扮演著神學訓練上重要的角色,愈來愈發現到,教會隨著世俗化的價值影響,在聘牧的過程開始挑三揀四,好不容易找到牧師後,以一種得意的樣貌昭告天下說:「我們聘到了一位好牧師。」教會永遠只期待著一位如救世主般的牧者出現於眾人眼前,拯救已經陷入混亂的局面,卻忽略了自己該思考如何真誠的陪伴牧者,讓牧者生命的成長帶動著整體教會一起進步。很顯然的,我們對於神學訓練的想像是扁平的,好像去神學院念了幾年書,就能夠搖身一變成為好牧者,能夠應付這個複雜的世界,但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
在台灣的教育環境下,學術與實踐似乎不管在什麼專業都很容易變成兩條平行線,實務經驗無法累積成為學術研究的基礎,而學術卻無法服事實務經驗。上帝所賞賜給不同傳道人的恩賜或有不同,但我們卻需要在聖靈的引導下,持續走一條整合的道路,否則處在這個大加速時代,教會所傳講的信息很快就會淪為滿足自我的工具,不願意去面對真實的處境,教會的疆界就會被愈來愈緊縮,走不出自己的一條路。
PAGE 3 聖靈賦予教會培育亞波羅成為牧者的責任
亞波羅究竟缺了什麼?只知道約翰的洗禮與耶穌是彌賽亞的事情,忽略聖靈在教會內的工作,讓他的信仰階段僅能夠停留在知識面,沒有辦法立體化的去看見,在短短的這段時間內,上帝在各教會持續興起了哪些工人,成就了哪些超乎眾人想像的事。因此當他在會堂裡放膽講道,百基拉和亞居拉聽見後,就邀請他過來,將他們所領受關於上帝的道路更為精確地向亞波羅講解。
百基拉和亞居拉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們並沒有因著傳道人對於信仰未能全備的理解就看輕他,反倒能夠有耐心的陪伴他,將自己所領受的恩典與他分享。當亞波羅計畫要往亞該亞去的時候,許多教會的弟兄們就勉勵他,寫信請門徒們接待他,這幫助亞波羅能夠成為眾教會的祝福。後來亞波羅就在公眾面前極力駁倒猶太人,引聖經證明耶穌是基督。
聖靈的工作並未停止於單一具有恩賜的傳道人,而是通過持續的見證與分享,栽培著一棒又一棒的僕人,讓他們不僅在學識上得著真道的教導,更是在教會內看見恩典。保羅離開以弗所後,百基拉與亞居拉承接起了培育的棒子,當亞波羅來到這地開始服事之後,他們隨即協助亞波羅,讓他能夠補足自己所欠缺的那一塊,等到裝備完成之後,亞波羅又可以到不同的地方去,造就當地的弟兄姊妹。神學訓練即是倚靠聖靈的帶領,讓每一個領受祝福的僕人參與在培育他人的過程,進而能夠將上帝的福音帶到更為寬廣的世界。
PAGE 4 我們已領受培育牧者的責任
一位服事多年的牧師分享著,他預計自己還有約十年左右的時間會退休,但近期以來,他不斷帶領著教會小會員去思考與祈禱,究竟下一任的牧師該具備什麼樣的條件。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倘若教會長期以來都在一位好牧師的牧養之下,眾同工與弟兄姐妹不知不覺就會習慣他的講道及牧養模式,後繼者要接手自然有相當的難度。因此他們才嘗試著一起去尋求教會的定位,不是要去聘得牧師後洋洋得意的覺得找到好牧者,而是願意在上帝話語的基礎下,與牧師一同成長,看見聖靈持續在教會內的工作。
在東部教會的團隊裡,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就是同工流動率非常高,今年還在這裡服事的夥伴,明年就不一定會留著。因此教會不要期待去找到個十項全能,完全準備好的夥伴,而是需要祈求上帝帶領著一位願意被雕塑、被調整的夥伴來到我們中間。縱然是已經在神學院接受各樣的神學訓練,缺乏著與教會弟兄姊妹生命真實的互動,神學將無法真實的服事教會;同樣的,若教會失去了神學,更將失去反思的能力,無法時時活出更新的信仰生命。
初代教會給予我們一個宣教的圖畫,是從宣教師的生命開始向外拓展,從一個人到兩個人,兩個到四個人,乃至於整間教會,又從一間教會推動著另外一間教會,開始在各地活出耶穌基督的見證。每一年的暑假,我們與大專的合作關係正是一種培育的循環,教會陪伴著大專生們看見不一樣的世界,這群大專生們再服事在地的孩子們,隨著人數愈擴張愈多,今年我們又領受新的使命,要從已經從夏季學校畢業升上國一的孩子們中,邀請新一代的志工老師,繼續接受培育,服事下一代的孩子。
結論
我們每一個蒙受上帝揀選的兒女,都承接著培育他人的使命。永遠不是去尋找到一個什麼都準備好,樣樣都完美的人來擔任服事,而是有耐心的陪伴每一個不完美的個體,去尋找到上帝放下在彼此生命中的呼召,持續的被聖靈所雕塑、所更新,進而栽培出最適合每一個不同地域的僕人,如此一來,我們會看見上帝繼續的工作著,使我們成為能夠培育牧者的教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