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4日 星期二

領受新異象的教會

經文:使徒行傳十六:1~15
前言
 在教會裡我們常使用「異象」這兩個字,而英文的翻譯vision則代表著「視野」,意思就是我們需要不斷有新的看見,才有可能走出不同的下一步。但要有新的看見,卻從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大家很容易以為自己所看見的就是世界的全部,到最後落入井底之蛙的危機。因此唯有不斷的去看見、去反思,我們的視野才有可能得到拓展,真正學習謙卑的去倚靠上帝的帶領,而這就是宣教最重要的根基。

PAGE 1 保羅不斷尋找著宣教的下一步
 與巴拿巴分手後的保羅,帶著西拉開始新的宣教旅行,來到特庇、路司得的時候,他特別揀選了提摩太加入宣教團隊。提摩太的媽媽是猶太人,但父親卻是希臘人,在保羅第一次的宣教旅行中,領受福音成為門徒,縱然年輕,當地教會對他的信仰與品格可說是稱讚有加,讓保羅放心的邀請他成為自己重要的助手。提摩太長期隨著母親活躍在猶太社群裡,被當地的猶太人視為他們的一份子,但畢竟父親是希臘人,因此保羅讓他受割禮,使他得以取得正式的猶太身份,如此一來,未來他們要進入猶太會堂宣講的時候,就可避免不必要的爭議,同時也保持著向外邦人宣教的彈性。

 保羅的團隊繼續在各城中宣佈著耶路撒冷會議的結論,這帶給了各教會莫大的鼓勵,在大家同心合意的努力下,各教會信心愈發堅固,人數天天增加。保羅對於宣教帶有無比的熱情,他一心一意的要將福音帶到各個地方,然而不知道什麼原因,聖靈禁止他們在亞細亞講道。於是他們就經過弗呂家、加拉太一帶地方,來到每西亞的邊界,這時候,他們已經站在跨越歐洲的門檻上了。他們想要往庇推尼前進,也就是繼續回繞整個小亞細亞地區,但耶穌的靈卻不許,彷彿要繼續把他們推向歐洲大陸一般。

 保羅一直在尋找宣教的下一步,當然耶穌的命令是要他們將福音傳到地極,但面對著真實跨越邊境的抉擇,任何人都會稍作猶豫。正當他們去到特羅亞,也就是前往歐洲大陸的門戶時,夜間有個異象向保羅顯現,有一個馬其頓人站著求他說:「請你過來,到馬其頓來幫助我們!」當然對保羅而言,他內心也不斷反覆著思想著,既然耶穌的靈不許他們往庇推尼,難道是要往馬其頓方向去嗎?如今得到了清楚的異象,自然就沒什麼好考慮的了。

PAGE 2 在今天,我們也不斷尋找著宣教的下一步
 沒有清楚的異象,教會就沒有辦法繼續往下走。但到底異象是什麼意思?我們如何覺察到這確實是耶穌給予的異象呢?從教會內的各媒體顯示,倘若我們今天去採訪一些教會,詢問他們自己教會的異象為何?核心目標為何?恐怕多半的教會都會回答著,我們期待能夠多領人歸主,希望在短短的時間內讓教會人數可以有明顯的增長。這當然可以被稱為異象,但如果進一步的去問,能否闡述清楚異象的實質內容,就恐怕會讓人講不出個所以然了。

 近幾年在中會面試著要投考神學院的學生時,大多時候也是聽見著他們對傳福音有高度的熱情,希望能夠讓信主的人數愈來愈加添,但如果要他們談自己會如何規劃教會宣教事工,以及如何去推動弟兄姊妹一起投入,就會感覺到大家好像有點手足無措。當然這不僅是單一個人的責任,而是恐怕教會在以滿足內需為第一要務的時候,久而久之我們就失去了對異象的想像,所想到的只剩下如何讓教會坐的更滿,或者是提供更舒適的環境,使人彷彿在教會就得以遇見上帝,解決他們生命的難處。

 只看見自己的需要,先滿足內需再來關心外部的事物,是每個人普遍都存有的盲點。就連保羅站在通往歐洲的路口時,也都面臨著相同的衝突,到底是先把目標放在亞細亞地區就好,還是要勇敢跨向未知的領域呢?大多時候,今日教會在談的宣教工作,是以滿足自我為出發點的,凡事以教會內為中心,再去吸引外人看看能否加入,我們缺乏真實關懷他人的心志,以致於教會漸漸失去異象,停滯不前。

PAGE 3 上帝預備著保羅團隊所要經歷的恩典
 保羅看見這異象後,立即帶著整個團隊動身往馬其頓前進著。忽然間,寫作的人加入了團隊,開始以第一人稱的敘述,記錄著整個宣教旅程的點滴,他告訴讀者,我們動身前往馬其頓,也相信上帝呼召我們傳福音給那裡的人。從特羅亞開船後,短短幾天的時間,他們就抵達了腓立比,這是馬其頓境內一個非常重要的城市,此刻,他們完全是進入外邦人的世界裡,在整個羅馬帝國勢力的籠罩下,要開始進行宣教行動。

 安息日的那一天,他們出了城門,到河邊有一個禱告的地方,開始向一群聚會的婦女們講道。這是上帝一個非常特別的安排,宣教團隊在歐洲所面對的第一個群體,竟然是一群婦女,且第一個重要信主的人物,就是這群體中的呂底亞。她是一個富有的職業婦女,從推雅推喇城來到當地賣紫色布,紫色令人聯想到高貴,只有政府官員才能穿,這也讓她的生活從貧窮轉向富裕,即便如此,她仍舊是個認真敬拜上帝的人,在那裡認真聽著保羅所傳講的道。

 上帝打開了她對福音的心,讓她隨即做出受洗的決定,並大方的邀請整個宣教團隊去到她的家庭:「你們若以為我是真心信主的,請到我家裡來住。」她相當明白猶太人和外邦人之間的界線,但對保羅的團隊來說,他們很快就清楚知道,呂底亞的歸信,與他們的技巧並無太大的關係,是上帝的預備,讓他們來到馬其頓的第一仗,就有著豐碩的成果。在上帝的眼裡,男性與女性,猶太人與外邦人都是一樣的,他的宣教行動,讓界線不斷被打破,見證著新的恩典。

PAGE 4 我們已得著滿滿的恩典
 近幾年來,我們接觸到非常多的非基督徒參與在教會的建築工作中,每次在與其他教會的同工分享這件事情的時候,都讓他們覺得不可思議,因為教會常常有種潛規則,只跟基督徒合作,不太願意讓非基督徒加入。當教會把門關起來的時候,談再遠大的異象,說實話都是沒有用的,我們需要勇於跨出自我限制,接觸不同的人群,才有機會看見上帝所預備的恩典會是什麼。

 大家慢慢可以感受到,有愈來愈多人主動移入台東,過往的刻板印象會認為這就是一群有錢人,到退休的年紀後想找塊地蓋豪宅養老,確實這樣的族群跟在地的互動相對就比較少,也比較不會積極的想要進入在地。但當去深入接觸、認識這群新移民的時候,我們會開始察覺到,他們都可能是帶著不同的理念,不同的目標而來到台東,開始嘗試過一種與過去不同的生活,並且想要積極參與在地,一同為這塊土地盡一份心力。也就源於此,教會談論宣教的時候就勢必要思考著,我們的核心價值會是什麼?我們的異象是什麼?值得讓這群有理念的人跟我們一起為這塊土地打拼,若不打破過往的界線,我們是無法看見環境產生什麼變化的。

 上帝確實幫助我們建造了一個大平台,讓不同的族群得以進入,一起分享、討論些新的可能性。藉著歷史建築夢想計畫,我們可以聽到這群新夥伴的故事,也聽見他們不同的理念,但我們太容易因著既有的刻板印象,去評斷他人的選擇,以致於錯過了讓自己成長的機會。真實的款待他人,是打破自己的界線,讓人得以自由地在此地感受到改變與成長,也是讓新族群與舊族群得以融合起來的可能。上帝邀請我們繼續走在款待的道路,讓教會持續擁抱著新的異象,邀請每個不同的夥伴一起築未來的夢。

結論
 保羅的宣教團隊站在關鍵的路口時,上帝明確的帶領讓他們前往歐洲,也在歐洲的第一站腓立比,就得著令人驚訝的成果。教會需要時時敏感於上帝的帶領,尋找上帝放在每個人生命的呼召,若無清楚的異象,我們就很容易隨己意的做出選擇,反倒讓自己愈走愈錯,直至無可挽回。擁抱新的異象,帶出新的想像,教會就能夠找回真實的活力,讓人再次感受到無窮的恩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