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30日 星期日

攪動天下的教會

經文:使徒行傳十七:1~15
前言
 「攪動天下」是華語的用法,或許台語的翻譯會讓我們感覺更加貼切,那就是「來亂的」。大多時候,我們並不喜歡被他人打亂自己的生活,但很現實的,這個世界每一個大變局,就是由一群「來亂的」人們開始不是嗎?作為一位耶穌基督的跟隨者,我們曾否期許過自己成為一個「來亂的」門徒,當然,要真實清楚上帝呼召我們該亂些什麼,為什麼而亂,有負責任的行動,才有機會看見新世界的誕生。

PAGE 1  保羅的敵對者嘗試要阻擋他們攪亂天下
 羅馬帝國的統治模式,一直是以強大的武力及政治力來控管每一個地區,營造出一種「羅馬和平」的氛圍,只要不叛亂、不進行過度的抗議行為,大抵上就可以被接受,因此這也成為各地行政長官的最高指導原則。有一天,在地方行政首長那流傳著一句話:「那些攪亂天下的人來到這裡了!」這當然引發著政府當局的緊張,想要探究清楚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也期待能夠進一步的去鎮壓有可能帶來的叛亂行為。但問題是,這到底是從何引起的呢?

 保羅和西拉經過暗妃坡里、亞波羅尼亞,來到帖撒羅尼迦後,就進入猶太人的會堂,一連三個安息日,按著聖經與他們辯論。辯論的重點就在於基督受害,從死人中復活,這位基督就是我所傳的耶穌,一言既出,有些人很快的就聽了勸,選擇要跟從保羅和西拉,其中更包含著虔敬的希臘人與婦女在內。這樣的局面,自然引發著不信的猶太人心裡嫉妒,他們竟聚集了些市井流氓,煽動全城的人闖進耶孫的家,要把保羅和西拉揪出來,帶到民眾那裡審判。

 主要的控告是「耶孫收留這群攪亂天下的人,他們違背凱撒的命令,宣稱有另一個王耶穌」。對羅馬政府來說,這自然是個相當嚴重的指控,可能帶來死刑或流放的結果,最後他們達成協議,地方官員向耶孫他們收取保證金,好確定保羅的團隊會離開這裏。為了確保帖撒羅尼迦信徒的安全,保羅一行人就選擇離開此地,往庇里亞地區去了。羅馬帝國想要的是社會安穩,保羅宣教的信息卻帶來著攪動天下的能量,挑戰著整個社會,也撼動著人的生命。

PAGE 2 在今天,我們也被阻擋著攪動天下
 從小到大,我們的孩子最常聽見父母要求的就是去「讀書」,於是從學生時代開始,花費了相當大的力氣與時間在「讀書」,按理來說,讀書能夠開闊人的眼界,幫助人去看見一個不同的世界,帶來生命的成長。但台灣的讀書卻絲毫不是這樣,過度重視標準答案的考試模式,讓每一個人失去應該具備的想像力,也不再思考人的生命會有什麼不同的可能性,反正只要答案對就好了,過於目的性的結果,讓人不再願意讀書,不再願意接受新的挑戰,生活變得單一色調,不再豐富。

 上週在總會通常年會的時候,不少教會牧者都提及青年參加大專「神研班」後,變得有太多批判性的想法,以致於很難牧養,讓教會都不敢鼓勵青年去參加。其實這都源自於台灣的教育現場實在太著重填鴨式,進入大學階段開始發展自主思考能力之後,很自然開始有些與過去不同的思維,當然,學生可能還不成熟,想得不夠細膩,對教會來說好似看見了一群攪動天下的人,但歷代以來,教會豈不是也因著這些攪動,而看見新的突破與成長呢?

 曾幾何時,教會也淪為不願意面對攪動的地方,填鴨式教育的惡果,持續的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發酵著,我們不重視思考,也不去看待一件事物會有不同的可能性,只想躲在自己的世界裡做王,漸漸的,教會所高喊的那位王,已不再是那位能夠影響人生命的耶穌基督,而只是人所虛構出來的一個偶像罷了!上帝的話語,一直在攪動你我的生命,話語並非冷冰冰的文字,而是充滿熱度、充滿動力的創造,推著我們去打開新的一扇門,看見超越我們想像的世界。

PAGE 3 上帝差派保羅宣教團隊成為攪動天下的一群人
 上帝差派著保羅宣教團隊在不同的地區宣教,因著不同地區的人們對福音有著不同的態度,他們的眼界也隨之被打開了。去到庇哩亞的時候,保羅同樣進入猶太人的會堂傳道,這裡的會眾所呈現出來的態度,就與帖撒羅尼迦截然不同,他們相對開明得多,熱心領受這道,天天查考聖經,渴慕地想要知道這道是否真實。想當然,他們在此所結出的福音果子就相當可觀,有許多人都信了,連同希臘尊貴的婦人與男人們也為之不少。

 保羅已經打破了所有的種族與性別界線,帶領著非常多人領受上主的道,但帖撒羅尼迦的猶太人卻沒有放過他,知道保羅又在庇哩亞傳上帝的道,就跟著往那裡去,繼續煽動挑撥群眾來攻擊保羅。於是弟兄們將西拉和提摩太暫時留在庇哩亞,護送保羅往海邊去,繼續到了雅典。保羅抵達雅典之後,就請弟兄們回去告知西拉與提摩太,趕快來到雅典會合,繼續接下來的宣教工作,於是,保羅的宣教腳蹤繼續進入新的一站。

 宣教旅行會遭遇的各種逼迫,對保羅來說已是家常便飯,每從一個地方跨越到另外一個地方,彷彿就是上帝自己帶領著他,看見一個全新的世界,也因著不同地區的人們對福音的反應,讓他愈看見恩典的可貴。「攪動天下的一群人」對保羅來說可不是負面的稱號,而是最為貼切的形容,在一個被強權統治的地方,人們只能維繫著表面上的平靜,不敢表達內心真實的想法,也不敢追尋著真正的信仰,福音的消息無疑是一盞明燈,為要喚醒沈睡的人們,讓教會再次恢復新的生命。

PAGE 4 我們已蒙上帝差遣成為攪動天下的一群人
 每一個教會所面對的困境,同時間也代表著新的轉機將會在那裡發生。從去年我們在美蘭教會舉行野外禮拜之後,過了大半年的時間,這禮拜我們又再度於泰源成立新的小組,讓教會目前聚會除了以年齡層及族群來劃分的團契外,同時也有以地理位置區分的三個小組(台東小組、心驛耕新小組、泰源小組)。這三個小組各有各的宣教目標,台東小組關懷著市區以及外來到台東工作的社會青年;心驛耕新小組則以老屋修建出發,向成功在地做出新的宣教;最後泰源小組則以幾個家庭為本,向新移入泰源地區的族群宣教。

 宣教的核心異象就是,攪動一個人們已認為不可能、不會改變的處境,讓人們有機會聽見福音。當我們對教會的想像就是以禮拜堂為中心,認為人們每個禮拜固定的上教會,聽講道、參與服事時,某程度上教會已然失去了活力,真正的教會,是存在於每個弟兄姊妹的家庭,藉著我們與街坊鄰居的互動,得以見證耶穌基督的作為。也就是說,教會的想像應該是以耶穌為中心,耶穌會在哪裡出現,教會也就在那裡出現了,以禮拜堂的角度來看,美蘭教會看似是死亡了,但若以耶穌的工作為出發,就當我們再次於泰源開始聚集的時候,美蘭教會也再次得著死裡復活的能量了。

 今日禮拜結束後,我們也要再次於老屋舉行「心驛耕新掛牌禮拜」,記得一年前要開始拆除裝潢時,我們舉行了一次暫別禮拜,如今,隨著掛牌禮拜象徵一個新生命的誕生,雖然還未正式進行修建,但這棟老屋的故事已經不斷的攪動在地,活化著每個人的生命。我們好似與保羅一樣,被上帝帶領著走到一個又一個不同的空間,就在那裡見證著上帝又做了哪些新的工作,每一個階段有它的開始,也有它的結束,但一切都在上帝的掌權下,我們看見著彼此的成長與改變。

結論
 攪動天下的教會,是願意被上帝帶領的教會,是願意宣教與見證的教會。上帝的話語對我們來說絕非冷冰冰的文字,相反的,當遨遊在經文世界的時候,我們會驚覺到,好像當時所發生的,今天也在我們中間重演一次一樣。我們隨著上帝的話語向前走,經歷著上帝在保羅宣教旅行中所遭遇的點滴,每一個新的階段,都添加著教會的豐富性,餵養著我們的靈魂,使我們得著真正的飽足。


2017年4月9日 星期日

得著真正自由的教會

經文:使徒行傳十六:16~41
前言
 關於什麼是「自由」的討論,總是一直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特別當提到信仰的時候,許多人會質疑著,為什麼我需要被那些信仰教條所限制?為什麼我非得在固定的時間去教會?那樣豈不就是不自由了嗎?當我們如此想的時候,恐怕意味著自己從來沒有認識過到底什麼是自由,願意被限制本身也是種自由,唯有真正懂得什麼是自由,擁有自由,我們才真的得到自由。保羅宣教團隊的行動,是一種甘於被上帝帶領的自由,無論是在順境,或是在逆境,他們都不斷學習著去覺察何為上帝的計畫。

PAGE 1 人們被錢財或權力捆鎖著無法得著釋放
 保羅團隊在腓立比結出第一個宣教果實後,他們繼續以同樣的方式,前往那禱告的地方,卻在路上遇到一個被占卜的靈所附身的使女,有人在背後利用她的法術來賺取錢財,因此她不僅是靈轄制,更被那些眼裡只有利益的人所控制著,得不到真正的自由。她一路跟著保羅他們,喊著說:「這些人是至高上帝的僕人,對你們傳講救人的道路。」一連喊了好多天,讓保羅心中厭煩,轉身對那靈說:「我奉耶穌基督的名吩咐你從她身上出來!」話一說完,那靈就從使女身上離開,她得著了自由,可是別忘記了,真正轄制她的,是那些利用她的人,發財的指望一消失,他們憤怒著揪著保羅和西拉,誓要給他們好看。

 保羅和西拉被他們拖到行政官長面前,控訴著他們是猶太人,倡導著反羅馬人的習俗,導致著整個城市的混亂。群眾竟然一起攻擊他們,讓他們挨了好多下棍子,最後被下在監裡,官長囑咐著獄警要嚴緊看守。於是獄警就把他們下在內監,兩腳拴在木架上。對羅馬政府來說,事情的真相與公義完全就不是他們所在乎的事情,他們只想在這些殖民地裡維持一種「羅馬和平」,只要一切都在掌控中,把作亂的人處理掉就行了。這是保羅與西拉的宣教團隊首次的與帝國法律直接衝突的紀錄,人們試圖以制度來捆鎖福音。

 這是個被捆鎖住的城市,使女被靈所轄制,但背後真正的源頭卻是人們對錢財的貪念,隨著使女得著自由,阻斷了這群人的發財夢之後,他們選擇運用政治力的方式,來捆鎖保羅與西拉。雖然看起來他們好像佔據上風,限制了保羅與西拉的自由,但他們始終沒有意識到,真正被捆鎖的人是自己,他們從來沒有辦法得著真正的自由。福音,是要帶給人生命的釋放,得著自由的喜樂,若人從來都沒有擁有過自由,他們就從來沒有真正自由過。

PAGE 2 在今天,我們也被錢財或權力捆鎖著無法得著釋放
 最近在地新聞報導著,一棟在市區的日式建築招標完成開始營業,許多政治人物前往剪綵,也引發著不少人的興趣,想要一探究竟,看看這棟被修復完成的日式建築究竟是什麼樣的風貌。而根據文化部的資料,這只是個開始,在當地的區域內,總共撥了一億八千萬的預算,要還原一整片日式宿舍群的歷史現場。當然,霎時間內所有鎂光燈的焦點都集中在那裡,想要奪取媒體版面的政治人物們自然不會放過這大好良機。然而,彷彿是故意的,就在同時間另一間幾年前早已修繕完成並開放營業的日式建築,廠商正式宣佈因營運不善而宣布停止經營,兩相一對比,令人無限的感嘆。

 發現了嗎?人們眼中的焦點是什麼?只有兩個字:「利益!」一億八千萬的資金投入要修復早已荒廢多年的日式宿舍群,是否能夠喚起在地對歷史與文化的意識,重新定義著我們對房舍或社區的想像,恐怕都還是個問號。當然,隨著所有的焦點都集中在那邊,不免讓位處於更為偏遠地區的我們顯得更為弱勢,在這條修復的漫漫長路,大家都會想著能否申請政府補助,或者尋求政治人物的協助。很現實的,沒有足夠的商業或政治利益,即便這棟房舍的歷史價值已被認可,也有著願意投入的群體在此奮鬥,絕非無中生有的空話,都仍淨是處於相當的劣勢。

 我們也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被利益牽著鼻子走,我們會擔心沒有足夠的經費,也會擔心著未來即便維修好,到底該用什麼樣的方式經營,好讓它能夠發揮最大的價值。那間終止營業的店家,彷彿如一道警鐘般提醒著我們,若我們一直被利益捆鎖住,外觀再是如何華麗,都一樣得面對死亡。唯有真實的去體會著,究竟是什麼樣的力量在扶持我們,是什麼樣的核心價值支撐著我們,我們才能夠不被外在環境所捆鎖,自由地走出一條新路。

PAGE 3 上帝賜下真正的自由
 處在各樣的困境裡,保羅與西拉都不曾失去對上帝的信,他們就在監牢裡唱詩讚美、禱告著上帝。忽然間,地大震動,讓所有的監門都開了,眾囚犯的鎖鏈也都解開。獄警被嚇醒,看見眼前的景象,以為囚犯都已經逃走,無法承擔這些責任的他,選擇要拔刀自殺。保羅連忙大聲呼叫著:「不要傷害自己,我們都在這裡!」阻止他的行動,後來獄警俯伏在他們面前,問他們說:「兩位先生,我必須做什麼才可以得救?」保羅他們回答著:「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當夜,獄警就把他們帶去,洗他們的傷,領著全家接受了洗禮,讓他們在自己的家裡吃飯,因著這份信仰,他們感到滿心喜樂。

 保羅和西拉自由走出監獄,進入外邦人的家裡用餐,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是這獄警施予了恩惠,但從猶太人禁止與外邦人一起吃飯的角度來看,所有的界線都被福音打破了,上帝透過保羅帶領著一個離真理很遙遠的外邦人信主,也讓他們都得著了自由。天亮之後,官長們打發差役來,要釋放保羅跟西拉,這樣來說,把他們關起來的舉動完全就是為了討好群眾,風頭一過,就可以息事寧人了。但保羅與西拉卻沒打算安安靜靜地離開這裡,保羅反過來表明自己是羅馬公民,竟然被如此羞辱懲罰,要官長們來領他們出去。

 保羅的身份讓官長們感到十分緊張,讓他們不得不親自來勸保羅,希望他們可以安靜地離開這城,但保羅並沒有馬上離開,兩人出了監牢之後,先往呂底亞家裡去,勸勉了教會的弟兄姊妹後,才往下一個目的地前進。看起來擁有權勢、自由的一群人,使女背後的主人們、官長和獄警,事實上都是成為了奴隸,反倒是那看起來軟弱的,被靈附身使女、保羅和西拉,因著上帝的恩典,成為真正得著自由的人。

PAGE 4 我們已得著真正的自由
 看似有權勢、有自由,實際上卻仍舊不是個成熟的個體,無法得著真正的自由,類似的場景似乎在我們的生活中也不斷上演著。近期在教會網路媒體中出現著一篇名為「巨嬰教會」的文章,這是以中國一心理諮商師在分析中國社會所寫的「巨嬰國」為本,探討著許多成年人雖然看起來是成熟的個體,實則是「巨嬰」,需要不斷找他人照顧,無法自立的矛盾現象。以同樣的現象來分析今日教會,似乎也有著類似的現象,教會雖然設立已久,看起來各項狀況都很穩定,但卻始終沒有辦法真正的獨立自主,走著上帝所為每間教會所預備好的道路。

 處在資源弱勢的處境,若我們一心只想要尋求強者的協助,擺脫不了利益的枷鎖,很快的我們就將失去真正的活力,走不出新的可能。相反的,或許就是在現實的困境下,我們愈懂得尋找各種生存的可能性,自由地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特色。有其他教會的同工在詢問著,我們的同工流動性這麼高,是要怎麼繼續維持各項事工的運作?當然我們都會直接的回答:「上帝自然預備!」但馬上得到一句很直接的回應:「你們也太不切實際了吧!」

 正因著我們非常實際的面對各種困境,所以我們才更加體會到恩典的可貴不是嗎?上帝預備著每一個不同恩賜的弟兄姊妹,在不同的時間點加入在我們中間,都有著他美好的帶領,看起來好像因著人口的流動,讓我們的事工推展沒有辦法那般自由,事實上,我們反倒是真正的自由,因為在教會裡,不是缺了誰就完全停擺,從各項欠缺裡,我們學習更清楚地看見耶穌。因此在與公部門的協調裡,能否拿得到補助反倒不是我們的重點,有也好,沒有也罷,這都不會阻擋著上帝要在我們中間所行的計畫,唯有擁有著自由,我們才真正明白什麼是自由。

結論

 保羅與西拉在腓立比的宣教經驗,在上帝的預備下是何等豐富,雖有第一次接觸就得著成果,也隨即遭遇著各種患難,患難一點都沒有辦法打倒他們,反倒是讓他們得以認識上帝、經歷恩典的機會。那看似剛強的,實則一直被某種力量捆鎖著,找不到真正的自由,而軟弱的一群,則真實見證著上帝的豐富,他們得著了自由,得著了滿滿的喜樂。

2017年4月4日 星期二

領受新異象的教會

經文:使徒行傳十六:1~15
前言
 在教會裡我們常使用「異象」這兩個字,而英文的翻譯vision則代表著「視野」,意思就是我們需要不斷有新的看見,才有可能走出不同的下一步。但要有新的看見,卻從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大家很容易以為自己所看見的就是世界的全部,到最後落入井底之蛙的危機。因此唯有不斷的去看見、去反思,我們的視野才有可能得到拓展,真正學習謙卑的去倚靠上帝的帶領,而這就是宣教最重要的根基。

PAGE 1 保羅不斷尋找著宣教的下一步
 與巴拿巴分手後的保羅,帶著西拉開始新的宣教旅行,來到特庇、路司得的時候,他特別揀選了提摩太加入宣教團隊。提摩太的媽媽是猶太人,但父親卻是希臘人,在保羅第一次的宣教旅行中,領受福音成為門徒,縱然年輕,當地教會對他的信仰與品格可說是稱讚有加,讓保羅放心的邀請他成為自己重要的助手。提摩太長期隨著母親活躍在猶太社群裡,被當地的猶太人視為他們的一份子,但畢竟父親是希臘人,因此保羅讓他受割禮,使他得以取得正式的猶太身份,如此一來,未來他們要進入猶太會堂宣講的時候,就可避免不必要的爭議,同時也保持著向外邦人宣教的彈性。

 保羅的團隊繼續在各城中宣佈著耶路撒冷會議的結論,這帶給了各教會莫大的鼓勵,在大家同心合意的努力下,各教會信心愈發堅固,人數天天增加。保羅對於宣教帶有無比的熱情,他一心一意的要將福音帶到各個地方,然而不知道什麼原因,聖靈禁止他們在亞細亞講道。於是他們就經過弗呂家、加拉太一帶地方,來到每西亞的邊界,這時候,他們已經站在跨越歐洲的門檻上了。他們想要往庇推尼前進,也就是繼續回繞整個小亞細亞地區,但耶穌的靈卻不許,彷彿要繼續把他們推向歐洲大陸一般。

 保羅一直在尋找宣教的下一步,當然耶穌的命令是要他們將福音傳到地極,但面對著真實跨越邊境的抉擇,任何人都會稍作猶豫。正當他們去到特羅亞,也就是前往歐洲大陸的門戶時,夜間有個異象向保羅顯現,有一個馬其頓人站著求他說:「請你過來,到馬其頓來幫助我們!」當然對保羅而言,他內心也不斷反覆著思想著,既然耶穌的靈不許他們往庇推尼,難道是要往馬其頓方向去嗎?如今得到了清楚的異象,自然就沒什麼好考慮的了。

PAGE 2 在今天,我們也不斷尋找著宣教的下一步
 沒有清楚的異象,教會就沒有辦法繼續往下走。但到底異象是什麼意思?我們如何覺察到這確實是耶穌給予的異象呢?從教會內的各媒體顯示,倘若我們今天去採訪一些教會,詢問他們自己教會的異象為何?核心目標為何?恐怕多半的教會都會回答著,我們期待能夠多領人歸主,希望在短短的時間內讓教會人數可以有明顯的增長。這當然可以被稱為異象,但如果進一步的去問,能否闡述清楚異象的實質內容,就恐怕會讓人講不出個所以然了。

 近幾年在中會面試著要投考神學院的學生時,大多時候也是聽見著他們對傳福音有高度的熱情,希望能夠讓信主的人數愈來愈加添,但如果要他們談自己會如何規劃教會宣教事工,以及如何去推動弟兄姊妹一起投入,就會感覺到大家好像有點手足無措。當然這不僅是單一個人的責任,而是恐怕教會在以滿足內需為第一要務的時候,久而久之我們就失去了對異象的想像,所想到的只剩下如何讓教會坐的更滿,或者是提供更舒適的環境,使人彷彿在教會就得以遇見上帝,解決他們生命的難處。

 只看見自己的需要,先滿足內需再來關心外部的事物,是每個人普遍都存有的盲點。就連保羅站在通往歐洲的路口時,也都面臨著相同的衝突,到底是先把目標放在亞細亞地區就好,還是要勇敢跨向未知的領域呢?大多時候,今日教會在談的宣教工作,是以滿足自我為出發點的,凡事以教會內為中心,再去吸引外人看看能否加入,我們缺乏真實關懷他人的心志,以致於教會漸漸失去異象,停滯不前。

PAGE 3 上帝預備著保羅團隊所要經歷的恩典
 保羅看見這異象後,立即帶著整個團隊動身往馬其頓前進著。忽然間,寫作的人加入了團隊,開始以第一人稱的敘述,記錄著整個宣教旅程的點滴,他告訴讀者,我們動身前往馬其頓,也相信上帝呼召我們傳福音給那裡的人。從特羅亞開船後,短短幾天的時間,他們就抵達了腓立比,這是馬其頓境內一個非常重要的城市,此刻,他們完全是進入外邦人的世界裡,在整個羅馬帝國勢力的籠罩下,要開始進行宣教行動。

 安息日的那一天,他們出了城門,到河邊有一個禱告的地方,開始向一群聚會的婦女們講道。這是上帝一個非常特別的安排,宣教團隊在歐洲所面對的第一個群體,竟然是一群婦女,且第一個重要信主的人物,就是這群體中的呂底亞。她是一個富有的職業婦女,從推雅推喇城來到當地賣紫色布,紫色令人聯想到高貴,只有政府官員才能穿,這也讓她的生活從貧窮轉向富裕,即便如此,她仍舊是個認真敬拜上帝的人,在那裡認真聽著保羅所傳講的道。

 上帝打開了她對福音的心,讓她隨即做出受洗的決定,並大方的邀請整個宣教團隊去到她的家庭:「你們若以為我是真心信主的,請到我家裡來住。」她相當明白猶太人和外邦人之間的界線,但對保羅的團隊來說,他們很快就清楚知道,呂底亞的歸信,與他們的技巧並無太大的關係,是上帝的預備,讓他們來到馬其頓的第一仗,就有著豐碩的成果。在上帝的眼裡,男性與女性,猶太人與外邦人都是一樣的,他的宣教行動,讓界線不斷被打破,見證著新的恩典。

PAGE 4 我們已得著滿滿的恩典
 近幾年來,我們接觸到非常多的非基督徒參與在教會的建築工作中,每次在與其他教會的同工分享這件事情的時候,都讓他們覺得不可思議,因為教會常常有種潛規則,只跟基督徒合作,不太願意讓非基督徒加入。當教會把門關起來的時候,談再遠大的異象,說實話都是沒有用的,我們需要勇於跨出自我限制,接觸不同的人群,才有機會看見上帝所預備的恩典會是什麼。

 大家慢慢可以感受到,有愈來愈多人主動移入台東,過往的刻板印象會認為這就是一群有錢人,到退休的年紀後想找塊地蓋豪宅養老,確實這樣的族群跟在地的互動相對就比較少,也比較不會積極的想要進入在地。但當去深入接觸、認識這群新移民的時候,我們會開始察覺到,他們都可能是帶著不同的理念,不同的目標而來到台東,開始嘗試過一種與過去不同的生活,並且想要積極參與在地,一同為這塊土地盡一份心力。也就源於此,教會談論宣教的時候就勢必要思考著,我們的核心價值會是什麼?我們的異象是什麼?值得讓這群有理念的人跟我們一起為這塊土地打拼,若不打破過往的界線,我們是無法看見環境產生什麼變化的。

 上帝確實幫助我們建造了一個大平台,讓不同的族群得以進入,一起分享、討論些新的可能性。藉著歷史建築夢想計畫,我們可以聽到這群新夥伴的故事,也聽見他們不同的理念,但我們太容易因著既有的刻板印象,去評斷他人的選擇,以致於錯過了讓自己成長的機會。真實的款待他人,是打破自己的界線,讓人得以自由地在此地感受到改變與成長,也是讓新族群與舊族群得以融合起來的可能。上帝邀請我們繼續走在款待的道路,讓教會持續擁抱著新的異象,邀請每個不同的夥伴一起築未來的夢。

結論
 保羅的宣教團隊站在關鍵的路口時,上帝明確的帶領讓他們前往歐洲,也在歐洲的第一站腓立比,就得著令人驚訝的成果。教會需要時時敏感於上帝的帶領,尋找上帝放在每個人生命的呼召,若無清楚的異象,我們就很容易隨己意的做出選擇,反倒讓自己愈走愈錯,直至無可挽回。擁抱新的異象,帶出新的想像,教會就能夠找回真實的活力,讓人再次感受到無窮的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