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使徒行傳二十八:17~31
前言
上帝宣教的行動,拼湊成一代又一代不斷發生的故事,縱然每一代的教會與信徒,都面臨當代不同的考驗,但每到看似失去盼望之際,我們就會發現,原來恩典一直在那裡等待著,引領我們繼續向前奔走。那一股蘊藏在每個人生命裡的能量,不受到空間與時間的阻隔,有時看來不起眼,當適當的時機到來時,所散發出的光芒是沒有任何世上的權勢所能夠掩蓋。
PAGE 1 外在的鎖鏈嘗試要限制保羅
來到羅馬以後,保羅請當地猶太人的領袖過來會面,希望能夠澄清自己為什麼出現在羅馬。保羅告訴他們:「諸位弟兄,雖然我沒有做什麼事干犯本國的百姓和我們祖宗的規矩,卻在耶路撒冷被囚禁,交在羅馬人的手裡。他們審問了我,有意要釋放我,因為在我身上並沒有該死的罪狀。但猶太人反對,我不得已只好上訴於凱撒,並不是有什麼事要控告我本國的百姓。為這緣故,我請你們來見我當面談話,我原是為以色列人所指望的那位才被這鐵鍊綑綁的。」保羅清楚的告訴猶太人,自己被捆鎖的原因,不是因著他要破壞以色列的歷史信仰,而是他單純想要活出「以色列的指望」。
猶太人的回應,反倒令人會心一笑,因為他們完全就沒有從耶路撒冷那得到任何的訊息。他們告訴保羅:「我們並沒有接到猶太寄來有關於你的信,也沒有弟兄到這裡來向我們報告,或說你有什麼不好的地方。但我們願意聽聽你的意見,因為我們知道這教門是到處遭人反對的。」言談裡,他們透露出「基督教」已經到處都有,散居在各個不同的地方,藉由保羅與猶太人的會面,未來將會創造出更大的對話空間。外在的鎖鏈只能拘禁有形的東西,無形的信仰價值,是能夠衝破一切藩籬的。
於是猶太人與保羅約定了日子,有許多人來到他的住處,保羅從早到晚向他們講解,為上帝的國做見證,並引摩西的律法和先知的書勸導他們信從耶穌。他所說的話,有的人相信,有的人不信,彼此間不合,就分散了。對許多人來說,他們從過去到如今對信仰的想像僅有一種,那就是以色列歷史傳承下來的信仰體制,但隨著日子一久,大家愈來愈無法意識到,自己僅遵從那外在的典章律例,而離真實的信仰生命十分遙遠。人們被無形的捆鎖牢牢限制,反倒是保羅早已勝過有形的枷鎖,嘗試要帶來真實的盼望,卻受到忽視,甚至打壓、攻擊。
PAGE 2 在今天,外在的鎖鏈也嘗試要限制我們
人很容易受到過去「慣性」的影響,反正以前怎麼做,現在就照樣執行就好了,何必想太多增添麻煩呢?如果外在的時空環境都不會改變的話,當然這是個節省討論時間的方法,但如果周遭一直在改變,我們還能夠停滯在原地嗎?因此,變與不變就成了每一個群體能否繼續成長的關鍵因素,不變,自然什麼都不會發生,變了,就得面對來自各方的聲浪,可能會被質疑、被攻擊、被威脅,甚至承擔變了不一定比較好的風險,但信仰,卻始終是在這種冒險中淬煉出來的。
教會在討論今年聖誕愛餐的時候,有了新的思考面向,一來是隨著人數愈來愈多,要出外尋找餐廳已經有相當的難度,二來是小朋友為數眾多,倘若以熟悉的方式來處理,恐怕剩餘的食物將會十分可觀,造成相當的浪費。不得不說,這樣的考量是相當先進的,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食物在還未被吃進去前,就進了垃圾桶,無法送到需要的人手裡。因此世界各國紛紛以具創意性的方式來善處這些剩食,期待能夠做好資源的再分配,而要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則需要從人根本的觀念開始,倘若我們從來就不願意珍惜資源,那自然就不可能善待上帝所創造的世界,到頭來要付出代價的,還是全體人類。
隨著我們開始嘗試用不同的思維去看待熟悉的事物時,被「慣性」轄制的外在鎖鏈就常常出現。有聲音告訴我們說:「只是一餐又算不了什麼!」;「光憑我們要改變世界,怎麼可能?」若這些是大家習以為常的聲音時,正恰恰凸顯出,人是何等習慣以自我為中心,凡事只思考關於自己的好處,忽略每個人都需要向他所處的群體、社會負責,教會也需要向社區、社會負責。當一項行動能夠為社會帶來盼望時,所要迎來的阻力也就愈大,此時就是信仰的考驗,我們究竟憑藉著什麼價值觀做出抉擇,我們究竟相信什麼?
PAGE 3 聖靈開闊保羅傳揚福音的境界
做對的事,總是不那麼簡單,保羅知道他面臨的阻力有多少,但他更清楚知道,什麼是上帝所託付給他的使命。猶太人中有的願意接受他,有的則不願意相信他,起了不少爭執,但對保羅來說,他清楚知道這是傳揚福音必然要承受的一切。因此他透過以賽亞的話來勸勉眾人:「你去對這百姓說:你們聽了又聽,卻不明白;看了又看,卻看不清。因為這百姓的心麻木,耳朵塞著,眼睛閉著,免得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裡明白,回轉過來,我會醫治他們。」保羅再次宣告,他會更加積極的往外邦人分享福音,但他也不會放棄任何與猶太人對話的機會。
接下來有兩年的時間,保羅就在自己所租的房子內,接待每一個來見他的人,而且他放膽傳講上帝的國,教導主耶穌基督的事,沒有人禁止。即便是在帝國的監禁下,保羅仍舊得到相當高的自由,無疑的這是上帝向世上的權柄宣告,沒有任何人的權力能夠綑綁他,限制他。縱然物理空間看起來好像限制了保羅,但他卻絲毫不被外在所影響,上帝的恩典幫助他翱翔在各個領域,接觸不同的人,讓福音的信息能夠散播到地極,成為上帝國的使命。
來到使徒行傳的末了,看似保羅的生命將要走向尾聲,但路加的筆下卻絲毫沒有透露出一點絕望喪志的感覺,相反的,他充滿著榮耀與盼望。藉此,路加邀請每個參與在使徒行傳故事的弟兄姊妹,一同活出宣教師的生命,宣教師不會被任何的外在條件所限制,也不會被任何的攻擊擊倒,因為他所服事的,是那位掌權的上帝。每個跟隨耶穌基督的門徒,並非受召來服事宗教體制,而是在聖靈的引導下,不斷開闊自己的生命,得著能力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都成為耶穌基督的見證。
PAGE 4 我們已被聖靈開闊傳揚福音的境界
在今日,宣教需要以更多元且豐富的方式呈現出來,積極地與社會大眾對話,進而創造出共生的盼望。今年的聖誕節,上帝很特別的通過一個又一個不同的資源,讓我們彷彿水到渠成的完成許多奇妙的事,首先是藉由台東市區晃晃二手書店的大力支援,促成「眺港」老屋二手書店的構想;接續剛剛好鎮公所挑選教會外成為今年鎮上聖誕晚會的基地,燈飾的部分由公所協調廠商來處理,相互配搭就讓整個區域都活起來,可以讓所有的鎮民都來拍夜景;正當以為這樣就結束的時候,聽過好幾場我們演講的夥伴忽然來訪,提及他們可以協助做語音導覽,也就是說,整個教會空間將會如同博物館般,每個人走到哪裡就可以通過手機連結,聆聽不同的導覽資訊。
同時透過「心驛耕新」這本圖文書的出版,我們開始去到不同的場合舉辦新書分享會。前幾天外縣市的首場發表會於一間咖啡輕食廳開始,這是一位教會長老所開設的福音餐廳,他期待透過這個空間,能夠讓每個客人感受到信仰所帶來的溫暖與愛,所以固定邀請福音歌手駐唱,分享每個人的生命故事。才開幕一個多月,也是第一次嘗試做新書發表,當晚除了一些基督徒朋友外,還有好幾桌的客人間歇式的聽到末了,無論吸收多少,故事都被傳揚出去了。一月份開始,我們會前進南台灣的書店,邀請不同專業的回應人一起對話,讓福音能夠進入到新的領域。
福音能夠得著開展,最根本的因素來自於「分享與連結」,當我們不再以滿足自己的利益為優先時,就會看見上帝預備的恩典永遠夠用。今年的愛餐我們希望落實「分享」的主題,集結不同的菜色,包含鎮上店家或者是大家提供,希望讓每個人藉此更加體會到聖誕節分享的意義,每個人取自己夠用的,若有剩則讓需要的人帶回去。從基本的分享功課開始做起,我們就會發現,上帝一直供應超乎所求所想的一切,恩典領我們前行,看見宣教的故事得以不斷拓展。
結論
宣教是一種生命的態度,當我們不看自己為中心,懷抱著使命向前時,上帝會全然供應我們所需要的一切。縱然做對的事可能招來各種攻擊與壓力,但唯有上帝是我們的倚靠,讓我們能繼續寫下新的一頁。通過使徒行傳,我們看見初代教會的門徒們,全然定睛在耶穌基督,讓教會的宣教永不止息經歷神展開。我們的生命也是如此,上帝不斷開闊我們的境界,讓福音藉著你、我,得以被傳到每個需要的角落,帶來真實的盼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