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4日 星期一

行道的影響力

經文:路加福音二十二:24~38
前言
 有人說:「政治就是找回良心」,確實,作為一個領導者,若沒有清潔的良心,對所統管的人民就將會是一場悲劇,但這個道理人人都懂,要實踐出來,卻遠比想像中還要困難,很多時候,我們把期待放在基督徒的政治人物上,好像聽說哪一個領導者是基督徒,就可以讓人放心一些,可是真的是這樣嗎?恐怕一個人能否真實活出耶穌基督的樣式,遠比一個固定參與聚會,卻仍舊遵行著世俗價值的基督徒還來得重要太多了,耶穌來,就是不斷承受著這些壓力與挑戰,在荊棘中不斷前行著。

PAGE 1 門徒們錯誤的把焦點放在爭奪世俗的權力
 隨著耶穌預言著自己將要受難,並且是被在場中門徒的一位所賣時,門徒們開始起了許多爭執,表面上是互相質問著究竟是誰要背叛耶穌,私底下卻是在競逐著領導權,其實這是個一路以來都潛藏在每個門徒心裡的慾望,人心裡有著對權力的渴望,卻始終不敢說出來,此刻透過耶穌向眾人宣告自己的未來,點燃了門徒們相互鬥爭的引信,過去是在背後競爭,現在爭論浮上了檯面,他們相互爭論著,到底誰要坐大,誰才是領導眾門徒的那一位。

 當然在這一路上,彼得看起來是居於領先者的地位,耶穌也告訴了他一個重要的信息,撒旦將要得著你們,就好似篩麥子一樣,我已經為你祈求,使你不至於失了信心,等到你回頭以後,要記得堅固你的弟兄。出乎彼得的意料之外,耶穌說彼得必定會跌倒,但彼得怎麼可能接受這樣的說法呢?這要叫他在眾門徒間如何抬得起頭來,於是他大膽地說:「主啊,我已經準備好要同你坐牢,與你同死。」沒想到,耶穌回答他說:「彼得,我告訴你,今日雞還沒有叫,你要三次說不認得我。」

 最後,耶穌告訴著門徒,要做好預備,這是一種心理的預備,未來將會面臨著逼迫,面臨著受苦,有錢囊的要帶著,有行囊的也一樣,沒有刀的要賣衣服買刀,做好各樣的準備,更重要的,耶穌邀請他們回想起初踏出宣教腳蹤的時候,沒有任何錢囊、行囊,也沒有鞋子,有任何的缺乏嗎?沒有。因此全心的仰賴上帝,就必然得以經驗奇妙的供應,但門徒們似乎又有點誤解了耶穌的話,馬上回覆著耶穌:「主啊!請看,我們這裡有兩把軍刀。」耶穌隨即回覆了他們:「夠了。」

PAGE 2 在今天,我們也錯誤的把焦點放在爭奪世俗的權力
 從小開始,我們都受到了父母的管轄,也受到了學校老師的管轄,更受到教育制度、社會期待的管轄,好像一定要作到某些程度,有了好表現,才足以被稱為一個好孩子、好學生,有時候,這段成長的過程是痛苦的,因為人都很不喜歡被管,想要自由,想要自己作決定,我們更會想像著,長大之後,希望自己不要再重複著同樣的行為,來限制自己的下一代,但劇本到底會照哪一套演出呢?很顯然,我們會繼續用老方法,說是保護,其實是掌控,為了自己的安全感,我們用冠冕堂皇的言詞來包裝著內心想要掌控的渴望。

 人會想要一步步的向上爬,那種踩在別人頭上,能夠掌控他人的感覺是一種毒藥,因為隨著我們愈來愈受到肯定,愈來愈得著了權力以後,就很容易自我膨脹,反倒再也聽不見他人的聲音,要從那個位置上下來,就成了一項偌大的功課。台灣社會裡的領導階級,多半都很容易犯了類似的毛病,無怪乎每當一些災禍發生時,政治人物都好似對災民的痛苦視若無睹,當人們開始大肆的批評他們不知人間疾苦時,卻從來沒有想過,這是我們每個人對追求權力的慾望所堆疊而成的產物,也就是說,這是一種結構性的罪,無論任何人在那個位置上,都會是一樣的。

 在一個共犯結構裡,在下層的人們總會認為自己是沒有罪,不甘自己的事情的,當每一個人都認為這麼做是理所當然,是沒有錯的時候,那當然人就很容易撇清關係,門徒們不認為自己爭論位置是大是小有錯誤,我們也不認為自己踩著別人往上爬有錯,因為人人都這麼做,人人都這麼想,我們絲毫不理會,究竟耶穌的教導是什麼,耶穌為我們受難的意義是什麼,因此,教會在這個洪流裡失去了自己說話的能力,失去了影響力。

PAGE 3 耶穌賦予門徒服事者的形象
 門徒們心裡面的各懷鬼胎,耶穌自然是了然於胸的,他非常清楚,當自己被出賣、受難的時候,這群門徒到底會有什麼樣的反應,現在說的再是斬釘截鐵,屆時仍舊會抵擋不住壓力,因著信心缺乏而逃去的。一個群體要能夠勝過外在的壓力,關鍵是內在的核心價值到底是什麼,倘若門徒們一直專注的,只是究竟誰的位置大誰的位置小,順從在世俗的權力觀之下,就顯露出他們的心裡並沒有上帝,即便跟隨了耶穌這麼久,卻還是沒有真實對他的信靠與認識。

 關於他們不斷爭論著誰大誰小的問題,耶穌給予了他們一個很重要的提醒,外邦人有君王為主治理他們,那掌權管他們的稱為恩主。當門徒一直在爭論誰要做大的時候,就顯露出了他們離上帝是何等的遠,這完全就不是耶穌的教導。耶穌要求著門徒:「你們不可以這樣,你們中間最大的,倒要成為最小的;為領袖的,倒要像服事人的。是誰為大?是坐席的還是服事人的呢?不是坐席的大嗎?然而,我在你們中間是如同服事人的。」

 耶穌的領導權,來自於他對人的愛,以及他明白自己所肩負的責任,願意踏出主動的腳步去貼近人的生命,服事人,不是因著世俗的位置而使得他有影響力,乃是因著他參與著人生命的重擔,甘願為我們背負一切,才帶出真實的影響力來。這就是耶穌賦予門徒們的關於領導與服事的形象,即便此刻他們仍舊無法理解,就像彼得一樣,話說得再滿,也會面臨失敗、面臨軟弱,但耶穌話語的影響力,足以挽回他的生命,等到他回頭的那一刻,他成為了服事者,扶助了跌倒的弟兄們,讓大家能夠再次回到恩典中,追求上帝國的實現,勝於追求這世俗的權力。

PAGE 4 我們已得著服事者的形象
 不是因著我們聚集在教會裡,就代表著我們跟隨耶穌基督,更不會因著我們參與了多少聚會,就讓我們能夠與耶穌多靠近一些,我們需要面對的挑戰是,到底在每一天的生活中,要如何見證耶穌的同在,如何用實際的行動關心每一個出現在周遭的人事物,願意用基督的心去服事,那才帶來真實的影響力。每一年總會都要向各個教會索取教勢統計,登錄教會的主日禮拜聚會人數,各團契、小組聚會的人數,藉此就大概可以推估出這間教會是多少人的教會,不過隨著我們一年年在填寫的時候,心裡開始有了個疑問,我們問一間教會是多少人的教會這個問題本身是否為正確的呢?常常我們落入了大教會、小教會的比較時,豈不也跟世俗的價值一樣了嗎?

 或許我們應該問的問題是,一間教會究竟服事了多少人?這才真正顯出一間教會在社區真實的影響力不是嗎?我們可能有非常多從外表看起來非常華麗壯觀,聚會人數眾多的教會,卻僅停留在關心滿足自我的需求,看不見周遭有軟弱需要扶助的人。相反的,可能一間人們認為微不足道的教會,無論是在行動力或者是在敬虔的態度,都行出了耶穌基督的教導,卻被人們有限的眼界所看輕,那麼,到底在上帝國裡,何為大,何為小呢?

 回到我們自己身上,這幾個禮拜看見每個家庭都很努力的在完成紀念特刊的資料,重新回溯自己的信仰時,帶來了很深的感動,我們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所做的,就是在服事人,特別當很多所關心的親人、弟兄姊妹都離開教會時,我們最難發現的,就是自己已經坐著享受他人的服事太久了,如今,我們需要起來服事,藉由述說這些見證,也透過我們付出行動,去分享、關心這些需要關懷的弟兄姊妹,讓我們有機會如同彼得一樣,從跌倒中再次站起來,也從這再次經歷上帝的經驗中,堅固每一個跌倒的人們,讓大家一同回到耶穌基督的救恩。

結論
 求服事人,不求享受人的服事,是一項很重要的信仰功課,我們的影響力,不來自於有多少世俗的財富、地位與權力,而來自於我們是如何行道,如何活出耶穌基督的見證,當然,就如門徒一樣,我們都會跌倒,都會因著軟弱而離開上帝,但當我們每一次藉著恩典得以再次站起來時,我們就成為了見證人,能夠堅固每一個弟兄姊妹,也能夠散發出真實的影響力,讓福音能夠臨到人們的生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