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路加福音十四:25~35
前言
在一個大型的群體裡,很自然就會區分出誰是領導者,誰是主要的幹部群,從他們討論、發號施令以後,其他人多半是跟著在走而已,這幾年來在街頭運動盛行的時候,很容易就會看到類似的景象,當然也有些看熱鬧的人慢慢的被轉化、被影響,但說實話,這是個漫長的路,倘若大家對這運動的認識不夠明確,或者失去初衷,很快的當挑戰來臨之際,群眾就很容易散去,因此多點開花,不斷地培訓具有判斷與反省力的人們,是一項運動成功的命脈。對耶穌來說,他推動著一種信仰更新運動,一樣需要面對培養門徒的考驗。
PAGE 1 人們誤以為跟隨耶穌是不需付代價的
隨著耶穌的聲名大噪之後,幾乎已經到了不用什麼宣傳,只要耶穌一出場,就等於是票房保證,跟隨的人們愈來愈多,可是這群人真的知道自己所做的選擇為何嗎?坦白說,群眾往往是盲目的,他們總是以為相對於法利賽人與經學教師教導的律法來說,跟隨耶穌應該是一條輕省的道路,畢竟每天的生活都被律法捆綁住,要做這做那處處受限,又好像背後有人盯著看一樣,一旦犯錯,可是不得了的。因此當他們看見耶穌所教導及所行出來的,給予了法利賽人及經學教師他們很大的打擊以後,跟隨耶穌就成了理所當然的好選擇。
在不斷前進的行列中,忽然間耶穌停住了腳步,轉頭面朝著大家,這就好像是一個很大的轉折點一般,耶穌開口對眾人說話了:「無論什麼人到我這裡來,若不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兄弟、姊妹,甚至自己的性命,就不能做我的門徒。」這馬上就在群眾中間掀起了一陣軒然大波,到底耶穌在說什麼,這樣說是對的嗎?跟隨耶穌不是輕省的一條路嗎?為什麼他說必需要愛他勝過於自己的親人呢?其實耶穌內心是非常清楚的,這條路非但不輕鬆,更可能會喪失性命,要成為真正的門徒,是需要付上代價的。
耶穌接連運用兩個比喻來跟群眾談論代價的問題,首先是你們哪一個要蓋一座樓,不先坐下來計算費用,看能不能蓋成呢?如果安了地基,結果蓋不成,有開工卻不能完工,豈不就惹人看笑話了嗎?再來哪一個王要出去和別的王戰爭,不先好好衡量自己的戰力能否得勝呢?倘若毫無勝算,不就要趕快派人去求和嗎?沒有一件事情是不需要付代價的,更別說要成為上帝國真正的門徒了。
PAGE 2 在今天,我們也誤以為跟隨耶穌是不需要付代價的
跟隨基督是要付代價的?這對於今日的基督徒來說,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不是說上帝的恩典是白白給人嗎?不是只要相信耶穌,一切就夠了嗎?怎麼耶穌會說如果不愛他勝過於父母、妻子、兒女、兄弟、姊妹,甚至是性命,就不能夠做耶穌的門徒呢?其實信仰不斷在挑戰我們,要看的是生命的真實面,而不是一個虛假的表象,常常人誤以為坐在禮拜堂裡敬拜上帝,維持一個很好的基督徒形象,就等同於耶穌的門徒了,但耶穌直接的挑戰我們,這是錯的,人會很驚訝的覺得,為了維持這個形象,我可是很辛苦的過生活,怎麼還不算數呢?如果這一切的努力,都只是為了讓別人看起來光彩,那當然怎麼樣都不算數啊!
當我們理直氣壯的說怎麼可能因著耶穌的緣故,就放下自己的父母及親人時,我們必須很誠實的回答,我們真的那麼愛他們嗎?很多時候我們說愛,可是背後其實是控制,期待著兒女照著自己的想法去走,只要外表上看起來,有好的學業、有好的工作,看起來符合普羅大眾「乖乖的」的形象,他們有沒有真的認識耶穌,有沒有真的敬拜上帝,找到自己該要走的道路,其實一切都不重要,當我們說愛的時候,是要求他們在我們理解的範圍內生活,這真的是愛嗎?很多人更會說,因為愛耶穌,所以我們應該把所有的時間都奉獻給教會,聽起來很好,可是當愛過了頭,一樣會成為控制,高舉著愛耶穌的旗幟,可是卻控制著教會,只有照著我想法的教會才是教會,再也看不見上帝的工作,只看見了自我的需要。
愛,一旦過了頭就會變成為魔,當上帝的話語點出人真實的生命時,愛就變成了恨,人會開始運用各種方式去捍衛自以為的規則,甚至攻擊那帶來轉變的力量,這就是耶穌所遭遇的實況,也是每一個要跟隨耶穌的人,所需要付上的代價,我們可能會被攻擊,我們也可能走歪,讓恨的力量控制了我們的生命,唯有認真到,靠著人自己的愛是有限的,靠著人自己的想法絕對是不可靠的,我們才有機會轉而去尋求那唯一可靠的力量,也就是耶穌基督。
PAGE 3 耶穌付上代價使我們成為門徒
耶穌使用了一個有趣的比喻來形容門徒,那就是「鹽」,鹽只要保持鹹味,那它就是有價值和有用的,他們常常拿鹽來調味及做生火的催化劑,通常一塊鹽的鹹味可以保持十五年之久,只要它失去了鹹味,那就會被丟棄,連當作肥料都不合適。用鹽來代表門徒,那就意味著,信仰不是索然無味的,作為一個跟隨耶穌的人,更不應該讓人感覺到毫無存在感,倘若失去了味道,那就將會被排除在上帝國之外了。
耶穌挑戰著每一個跟隨的人,要以他作為生命的主,就如同一塊鹽一般,能夠有味道,重點是內在是不是具有鹹味,而不是外表看起來好好的,結果被人拿去使用以後,發現一點用處都沒有。很實際的,每一個人的內在,都受到了許多不同的價值觀所影響,有每個人自己的判斷,也受到了宗教領袖們律法式的壓迫,讓人誤以為只要遵循著這些律法的要求,從外表上看起來是一個好的信徒就可以了,如今耶穌來,是要取代那些無用的教導,成為我們生命真正的主宰。
隨著各樣來自於舊勢力的攻擊,以及每一個跟隨者的疑惑,耶穌所要付上的代價,是超過每一個人的想像的,但他專注在帶領門徒的過程中,絲毫沒有任何的退讓,也沒有打折扣的空間,他就是每個人內在裡唯一的主,從內而外的更新,才能夠常保鹽的味道,一不小心失去了味道,可就是難以挽回了。
PAGE 4 我們已成為耶穌的門徒
我們會是一個有味道的基督徒嗎?應該說,當我們出現在任何一個場合裡,人們會真實的體會到,做為一位耶穌基督的跟隨者,可以為一個地方帶來改變的力量嗎?我們常常出現一個傳福音的矛盾,那就是認為只要自己竭力做好,別人就會感覺到基督徒不一樣了,確實這樣說好像是對的,可是我們是不是常常太過著重於扮演好「外表」基督徒的角色,卻很少實際去投入、參與,成為耶穌基督的見證呢?過於重視「外表」的後果,就是我們小心翼翼的確保自己不會犯錯,維持一個完美的形象,一旦不小心犯錯,就成了大家攻擊的箭靶,反正基督徒也都一樣啊!
當我們犯錯的時候,是不是真的願意來到上帝的面前認罪,這是基督徒跟別人很大不一樣的地方,如果我們一直把責任推託給運氣不好,或者都是別人的錯,我們在上帝面前就是虛假的,不是一個真實的門徒了,自然也就再也發揮不出鹽的味道了。教會是我們每一個基督徒組合而成的信仰群體,所以一間教會是否能夠發揮出鹽的味道,關鍵就在每一個人身上,若我們都在生活中竭力的見證耶穌基督,那麼很自然的,教會就會在社區中發揮出它的影響力,教會不是單靠任何一個強而有力的領導者,帶領著眾人前進,而是我們學習順服於基督的掌權底下,發揮群體的力量,帶給人們祝福。
耶穌從來就不是要招聚一群人,然後守在這裡就好,他是要訓練門徒出去,發揮每個人生命的影響力。教會不是依據著人數多寡來決定大或小,而是端賴教會能夠發揮什麼樣的影響力,我們對社區發揮什麼宣教的動能,我們對整個上帝國度發揮了什麼樣的影響,這都要回歸到我們每個個體身上,是否真願意讓耶穌基督成為生命的主,讓他來帶領我們的生活,領受上帝的祝福,也活出符合這份祝福的生命。
結論
一個群體可能很大,可是絲毫沒有目標性,聚集起來一點用處都沒有,就如鹽失了味一樣,也可能這群體沒幾個人,但有合一的心志,有明確的目標,要活出耶穌基督門徒的味道,這個群體的影響力將會大的驚人。很可惜的,在世俗的價值觀裡喜歡前者,畢竟人多看起來好辦事,耶穌的行動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戰眾人,這不是條易路,需要付上代價,才能夠成為真實的門徒,為主做見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