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8日 星期日

走在上帝護佑的教會

經文:使徒行傳十九:21~41
前言
 前些日子受邀參與一場「在宅沙龍」的討論,有各種不同專業的助人工作者,共同分享著自己關顧人生命的經歷。討論的過程中,一位夥伴堅定的告訴大家:「會在這裡的人,都是不願意受制於體制,只做應該做的事的人。」生活在社會中,每個人其實都受限於一種價值體系,要生存好像就得在其中爭取利益,得以出人頭地,漸漸的,我們的初心開始動搖,開始不願意去關切眾人的事,甚至有時當看見一個帶有理想性的典範出現時,會因著己身利益受到損失而出手攻擊他。

 PAGE 1 利益受到阻礙的銀匠起來攻擊福音
 保羅除了四處宣揚與激勵教會外,他也同樣花費相當的力氣停留在教會裡培育信徒,耐心教導剛悔改的人。因此他差遣兩個助手提摩太和以拉都往馬其頓去之後,自己暫時留在亞細亞,繼續教導與培育教會。保羅所傳揚的「道」,一直在各地製造著張力,衝突是因著「道」直指射進人最核心的內在生命,挑戰著每個人根深蒂固的罪性,當人仍舊被過往習以為常的價值觀或者利益主導時,對「道」的反彈力道就更大,進一步的,會攻擊、甚至除去每一個傳揚這「道」的人。

 一個名叫底米丟的銀匠,他為當地的守護神亞底米製造銀龕,亞底米神廟是高聳矗立的雄偉建築,亞底米神廟為整座城市帶來著額外的財富,想當然,這位銀匠藉此有了工作,累積著不少錢財。保羅所傳的「人手所做的不是神明」這道,對他來說非但不是福音,反而是非常大的威脅,因此底米丟聚集著同行,開始討論著該如何除去保羅的影響力。當人習以為常牟利的管道受到威脅後,人心的可怕就彰顯出來,當他們聽見底米丟煽動的話語後,自然是怒氣沖沖,高喊著:「大哉,以弗所人的亞底米!」滿城都為之騷動起來,抓住與保羅同行的人要拖去接受公審。

 宗教綁架了以弗所,它影響的是社會層面與經濟層面的問題,所以當福音進入當地人的生命後,很實際的就對這群既得利益者帶來威脅。一個銀匠的反彈,擾亂爆發成高舉崇高口號的全城暴動,群眾往往是盲目的,只要一煽動起來,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都是難以估計的。利益主導了人心,而福音始終與之對抗不息。
PAGE 2 在今天,人們也常因著利益攻擊福音
 台灣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是由宗教串起整個文化及經濟體系的,所以當地的教會往往在宣教上遇到不少阻力。很多時候,教會會以屬靈爭戰來詮釋這個處境,認為要掀起更多的禱告來與其對抗,並深信自己必然是得勝的一方。然而我們必須不斷反省與檢視的是,究竟教會從事各種宣教工作的時候,真實的核心目標會是什麼?會不會當我們自以為為義受逼迫的時候,實則是為了己身的利益而已,從他人的角度來看,這不過就是利益與利益間的戰鬥,非關任何信仰。

 「利」字永遠是人心最大的考驗,無論是個人、是群體,都不斷面臨著這最大的試探。醫療的初衷是醫治軟弱的病患,陪伴他們恢復健康,但當醫療行為被「利」左右的時候,醫院就開始把目標指向擴張,人的生命轉換為業績,健康被冷冰冰的數字衡量;教育為要培養人的核心價值,但隨著整個社會主流價值是以「利」為導向後,學習就充滿著功利主義的思考,不再重視如何因材施教,培養不同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

 很不幸的,教會沒能逃離同樣的試探,人數顯著增長的教會,把信仰的焦點置於人如何從上帝那裡得到滿足自己需要的好處,藉著一個又一個的「見證」,整個教會走向完全是以我們自己能夠得著利益為出發點,幫助弱勢僅是一種滿足自我虛榮感的行為,好像自己有做就可以交代。此世代愈來愈多帶著犧牲奉獻精神的人們,投入於每個需要的領域,曾幾何時,我們驚訝的發現那不再是基督徒的專利,相反的,基督徒仍舊停留在舊有的思維,看輕這些人的奉獻,甚至認為他們所做的與福音無關,卻渾然不知,我們反倒會成為被拋棄的那一方。

PAGE 3 上帝呼召人成為福音的見證者
 看著自己的同伴陷入危機,保羅很想前去搭救,但身旁的人都極力勸阻他,要他別冒險進入劇場。劇場內聚集的群眾亂成一團,猶太人還把亞歷山大推出去,因著他的猶太身份,更加激起會場內的反應,大家異口同聲的喊著:「大哉,以弗所人的亞底米!」持續了兩小時都沒有停歇。這群以弗所人的聲浪為的是要宣示,猶太教或是保羅所傳的信仰,對於以弗所人的市民宗教驕傲是一種公然的侮辱!

 這場暴動究竟該如何落幕?城裡的書記官在群眾吶喊了兩小時後,出來公開對眾人喊話,他的說詞從訴說亞底米女神的偉大開始,倘若她真的那麼偉大,還需要大家為其辯護嗎?因此他請眾人應該要安靜下來,除非有正式的控告送上,證實保羅和他的同伴有違反什麼法律,否則這種暴動將會危及整座城市。底米丟顯然不願意正式控告保羅,因著福音的緣故,他們已經損失許多金錢,倘若告訴下去,在沒有什麼明確證據的情況下,損失只怕會更多而已。最後,群眾就漸漸地散去,保羅和他同伴們的危機正式解除了。

 整起事件的背後,上帝成為福音的見證者,他動用著城裡的書記官,有智慧的化解這場危機。究竟為什麼底米丟所掀起的暴動會失效,保羅和他的同伴們能夠化險為夷呢?很顯然的,兩者的出發點就成了勝負關鍵,一邊是為著自己的利益,另一邊則是為著福音,出發點若是利益,很快就會站立不住,福音的出發點是為著眾人的益處,使眾人的生命得著祝福,因此保羅與他的團隊雖遇各樣的質疑與危難,上帝都成為他的保護者,讓他們的經歷得以不斷宣揚福音的大能。

PAGE 4 我們已被呼召成為福音的見證者
 若教會能真實不追求自己的利益,而是為著整體社會的好處不住付出時,上帝就成為我們最好的見證者,帶領我們走過一個又一個不同的難關。主辦「台灣萬歲」紀錄片的過程中,當各單位發現這真的是教會為著公共利益擺上的時候,幾乎從個人開始到各個單位都二話不說全力支援,連導演都好幾次對教會表達她的感謝之意。這部紀錄片,以狹義的角度來看,確實跟傳福音好像沒太大的關係,因為裡面完全沒有提到教會,也沒有提到基督信仰,但廣義來看,它幫助我們以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故鄉,並肯定自我的價值時,這扎扎實實就是福音不是嗎?

 本週忽然接獲一個講座的邀請,是一間私人博物館特地來電,希望教會能夠派員去擔任館方舉辦一系列老房子講座的講員,分享我們正在做的老屋修建計畫。館方告知我們,他們從去年十二月開始就關注到教會舉辦歷史特展的行動,一直以來都有觀察我們的進展,才希望邀請我們前去分享,講座的聽眾是需要付費入場的,一場大約是二十五人左右。這樣的神展開又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這是一場專業級的演講,也是一場完全跨領域的宣教工作,教會因著站在公益的角度,能夠與整個社會對話,讓福音有機會傳到每一個角落。

 上帝呼召著眾人成為福音的見證者,當我們察覺到上帝帶領著許多未信者同樣成為福音的見證者時,恩典的奇異確實不是有限的人所能想像的。隨著我們向前走在宣教的旅途,一個又一個不同的考驗出現,卻也一次又一次的體會到,上帝用出人意外的方式告訴我們,祂一直與我們同行,成為我們的保護者。因此,當教會能夠放下追求自我的利益時,無論是我們個人、或是教會,眼界都會被上帝所打開,藉由經歷恩典讓人學習謙卑,也學習捨己。

結論
 宣教始終是一場與利益的戰鬥,人的心終究還是很容易就偏向滿足自我,而非滿足上帝的心意。上帝呼召著我們每一個人,共同來成為福音的見證人,讓我們藉由觀看祂自己的工作,體會祂如何預備適當的人事物,在適當的時刻成為我們的同伴,一起在一個又一個的難題中,清晰保有那顆純粹的心,不被利益左右,為要彰顯上帝的榮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