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路加福音十: 21~37
前言
一則網路上誤傳的消息指出,在發生大災難的地區,有教會組織寄了一箱物資前去賑災,沒想到一打開來竟然是好幾萬本的聖經,這氣得當地政府說,我們需要的是食物,這些書本是不能夠吃的。不知這是有人刻意要攻擊教會,或者是有類似的案例,但確實道出了一種現象,人總是站在一旁,用自己的想法去衡量他人到底需要什麼,或者乾脆對需要協助的人冷漠以對,我們從未真實的參與到他人的困難裡,也可能從未貼近耶穌基督的心意。
PAGE 1 內心剛硬的律法師無法進入上帝國
聽著這群門徒分享著經歷上帝恩典的點點滴滴,耶穌的內心滿心歡喜,祂感謝上帝奇妙的帶領,把這些事向聰明智慧的人隱藏起來,而向嬰孩啟示出來,唯有像嬰孩一樣單純的心,才具備了看見各樣恩典的眼睛,以及聽見聖靈呼喚的耳朵,體會到上帝滿滿愛的同在。所以耶穌私下告訴門徒:「從前有許多先知和君王要看你們所看的,卻沒有看見,要聽你們所聽的,卻沒有聽見。」愈是自以為聰明,有智慧的人,想要刻意去看見些什麼,到最後反倒是一場空。
才剛說完這些話,馬上就有個律法師起來要試探耶穌了,他問耶穌說:「老師,我該做什麼才可以承受永生呢?」坦白說,這一看就知道是個來找麻煩的人物,已經聽聞了那麼多門徒們傳福音的奇妙見證,還是一點感覺都沒有嗎?很顯然的,愈是自以為已經明白一切的人,愈難有一顆柔軟的心,可以體會耶穌基督的愛,因此耶穌回答他:「律法上寫的是什麼?你是怎樣念的呢?」他回答著:「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上帝,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果然他對於律法一切的記載都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回答得非常好,可是既然是這樣,他來問耶穌問題豈不是自打嘴巴嗎?
耶穌非常肯定他的答案,對他說:「你回答得正確,就像你所說的,只要這麼做,就會得到永生。」只見耶穌四兩撥千斤,稍稍在兩句對話裡,高下就立馬分出了,想當然,律法師可沒這麼容易罷手,為了要證明自己有理,故意問耶穌說:「老師,那到底誰是我的鄰舍呢?」這不願服輸的態度,其實早就證明了自己已經居於下風,內心剛硬的律法師,仍舊不願輕易退下,企圖要做最後的掙扎,但在耶穌的心裡,恐怕在意的根本不是誰贏誰輸,而是,有沒有辦法挽回這人,讓他與上帝國有份呢?
PAGE 2 在今天,內心剛硬的我們也無法進入上帝國
每一天,每一個禮拜,在領受上帝話語的時候,我們會有什麼樣的想法呢?這段聖經我已經讀很多次了,我已經聽很多牧師講這篇道了;有的人覺得,聖經都在亂說,我覺得耶穌說的根本就不是這個意思;也有的人聽到弟兄姊妹分享見證的時候,會說,這想像力也太豐富了吧!不過就是巧合而已阿!發現到問題了嗎?我們對聖經知識非常的熟悉,也認為自己非常了解上帝的工作,整個思想圍繞的都是「我」,我怎麼看聖經,我怎麼看耶穌,我怎麼看信仰,到底上帝在哪裡呢?恐怕我們以為找到了,但祂卻從來都不在那裡。
我們的內心非常剛硬,只是我們從來不知道,我們用自己的思維在衡量上帝的工作,還誤以為自己通過在教會裡參與聚會、服事,擔任牧師、長執、主日學老師,就好像很貼近上帝了,也誤以為把聖經讀很多次,可以回答任何人挑戰的信仰問題,就已經得著了,在這個律法師的身上,我們看見自己了嗎?當耶穌已經點破他的時候,他依舊死鴨子嘴硬的想要跟耶穌辯論下去,同樣的,很多時候當上帝已經藉著我們周遭的弟兄姊妹,或者什麼特別事件在提醒我們的時候,我們卻心高氣傲的充耳不聞,自以為那哪是上帝的聲音啊?
其實耶穌知道我們內心的剛硬,當我們用各種方法與行為在掩飾的時候,一切都逃不過祂的眼睛,祂僅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陪伴與等候在我們的旁邊,到有一天我們能夠不再抗拒祂,願意覺醒過來,不過說實話,這時間有長有短,每個人的時候都不一樣,有些人寧願繼續活在自以為的世界裡,用各種方式與耶穌爭辯,關鍵是什麼時候願意降服;有的人則是一直搞不清楚狀況,陷在泥淖裡爬不出來,需要有人能夠點醒,也需要顆柔軟的心,才真的可以看見耶穌的恩典,要掙脫這些捆綁,遠比想像中還要難得更多啊!
PAGE 3 耶穌邀請律法師進入上帝國
「誰是我的鄰舍? 」律法師很直接的反問耶穌這個問題,想證明自己早就實踐了所有的誡命,應當與上帝國的福份有關了。只見耶穌並未正面給予他答案,開始講起了一個故事:有一個從耶路撒冷要下耶利哥的人,在途中遭遇到了強盜的攻擊,他們剝去了他的衣裳,又把他打個半死,遺棄在路旁,這個人倒在那裡,傷重的站不起來,只能夠等待著路過的人有沒有辦法拯救他,當然,在這條危機四伏的道路上,常常有很多強盜設下類似的圈套,準備引誘著好心人士上鉤,藉此大賺一票,因著這樣,這個真的遭劫的人,只要天色變暗,氣候開始轉變,即便原先傷不致死,都可能因著乏人援助而喪失性命。
遠遠的,走來一個祭司,他當然看見了這個躺在路邊的人,但他卻連正眼都不瞧一眼,就匆匆忙忙地離去了,接下來,出現個利未人,也一樣連關心都沒有,就快步離去了。他們都是在協助宗教事務的人,對各種信仰教導自然是十分的清楚,那躺在地上的人,看見他們出現的時候,宛如看到救星一般,沒想到讓他大失所望的是,祭司與利未人恐怕更在意的是自己的聖潔,導致他們不願意觸碰這個可能死去的人,以免讓他們沾染上了污穢,很諷刺的,阻止他們踏出行動的,竟然是他們再熟悉不過的信仰規條。
這個人真的沒救了嗎?遠遠的有個身影出現了,那是個撒瑪利亞人,一看見這人,就好心的上前去協助他包紮傷口,並且扶他上自己的坐騎,送他到旅店去,交代旅店的主人,請你盡力協助照顧他,如果有任何欠缺的費用,等我回來的時候會補足。耶穌問律法師,這三個人到底誰是那人的鄰舍呢?由於他們一向瞧不起撒瑪利亞人,所以他只願意回答是那憐憫他的那一個。耶穌對他說:「你去,照樣做吧!」耶穌說了這樣的故事,正是發出一個邀請函,邀請著律法師從旁觀者的立場,進入到願意憐憫、體貼人的故事裡,即便人的心是何等剛硬,但在上帝國裡一直都有著他的位置,等候著他做出回應。
PAGE 4 我們已獲得了邀請
只是站在一旁當個旁觀者,就算有再多的神蹟發生在我們的周圍,我們都可能視若無睹,還始終覺得上帝你到底什麼時候才要出手阿?耶穌向我們每個人發出了邀請函,邀請我們去看見周遭發生了些什麼樣的故事,從教會旁的咖啡店開張以後,常常聽見很多客人分享著過去他們在醫生館裡所留下的記憶,在我們的弟兄姊妹裡也有很多人是藉由高端立長老的付出而信主的,這向我們重新提醒著,看見需要憐憫的人,就付出實際的行動,那份愛的力量,是真實的感染力,能夠推動與改變人的生命。這個邀請函,從早前到今日,始終都沒有停止向我們每個人說話。
接到耶穌給我們的邀請函,我們最重要的回應會是什麼呢?其實有一項很大的服事永遠都被遺忘了,每每聽到要服事的時候,大家心裡所想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我不會,或者開始拿出很多理由希望要推託,就在祭司與利未人的身上,我們看見了這樣的特質,在他們的腦袋裡裝著很多關於信仰的知識,可是這些知識卻無法化為憐憫人的行動,自然就看不見神蹟的發生,相反地,或許在這撒瑪利亞人身上沒有太多的知識,他的身份可能也對他的行動產生阻礙,相對來說,撒瑪利亞人比起祭司與利未人來說有太多理由可以撇清關係了,可是他做了一個最重要的回應,那就是「參與」。
他參與到了這個躺在路邊,快要失去性命客旅的生命裏,這樣的參與,帶來了盼望,也帶來了一個生命的轉機。既是如此,我們豈可看輕自己的每一項參與呢?參與在每一個聚會,每一場禮拜,參與在每一個弟兄姊妹的生命大小事,更參與在每一個小朋友成長的過程,參與在每一位我們料想不到需要協助的人身上,那將會帶給人鼓勵,帶給人繼續前進的力量,我們沒有任何一個人是與這些事情無關的,不是只有誰才需要負起責任,而是這就是我們整個信仰群體的責任,是耶穌發給我們的邀請函,期待著我們用憐憫的行動來回應每個需要。
結論
我們沒有任何一個人是永遠強壯,不會遭遇困難,不需要他人協助的,愈堅持著自我,就愈讓我們離開上帝所應許的祝福,耶穌通過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向我們發出一個邀請,期待著我們容讓祂進入到生命裡,讓憐憫的心得以滋長,當看見人的需要時,我們可以做出參與的行動,參與到每個弟兄姊妹的生命,也參與耶穌基督拯救的故事裡,使我們得以真實的活出信仰,愈來愈有基督的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